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4 17: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14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庇护(pì)? 爱慕(mù)????????????????????????????????B.?俯视(fǔ) 乏味(fàn) C.?惭愧(cán)? 妒忌(dù)???????????????????????????? D.?烟囱(chōng) 矗立(chù)21教育网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B.?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有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C.?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D.?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远古人民中的英雄人物。21cnjy.com
3.《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 )
A.?赞颂雕像者是一个很有眼力的人。??????????????????????B.?告诉人们:不能信神,神不值得尊重。 C.?讽刺那些缺乏自知之明的人。?????????????????????????????D.?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
二、综合题(共1题;共3分)
4.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揭示特征】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
请你从上面的文字中选择四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2)【解读寓意】在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成语极富表现力,而且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成语
主要内容
寓意
①________
宋国有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便放下锄头在树桩旁等待再撞死的兔子。
讽刺不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收获的人。
揠苗助长
有个宋国人,希望禾苗长快点,于是就把禾苗往上拔。后来禾苗都枯萎了。
②________
(3)【续写寓言】续写情节。要求:不增加人物或动物形象,不少于15字。
狐狸看见藤上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却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33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 奈何忧崩坠乎?”2-1-c-n-j-y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 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
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
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
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
(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21·世纪*教育网
(选自《韩非子》)
【乙】
???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1·c·n·j·y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遽(jù):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
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
④不亦惑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C
解析:A项中“庇”应为bì,B项中“乏”应为fá,D项中“囱”应为cōng。
【点评】考查学生对拼音、声调的掌握。
2.答案: B
解析: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和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具有讽刺或劝诫性。A项过于绝对,有些寓言就是以真人为对象的,比如《智子疑邻》《塞翁失马》。C项: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想像、幻想和夸张。D项缩小了神话的范围,神话有英雄神话、创世记神话、社会神话等。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是对寓言故事这种文体特色的考查。要求学生了解这种文体的各种特征,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感情的表达、艺术手法的运用等。21·cn·jy·com
3.答案: D
解析: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尔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狂妄自大的人。 故答案为:D。 【点评】寓言故事的寓意是意在文外,要用心去体会文本的内涵,切勿就事论事,只看字面。
二、综合题
4.答案: (1)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2)守株待兔;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狐狸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1)细读材料可知,寓言的目的是讽刺和劝诫,其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本质是故事。据此分析可作答。 www-2-1-cnjy-com
(2)本题考查成语故事及寓意。第一则寓言引申出来的是成语守株待兔,第二则寓言的寓意是欲速则不达。 (3)本题考查续写。细读已给出的部分可知续写部分应为狐狸对自己吃不到葡萄的解释,所以可续写为因为葡萄是酸的,所以不吃也罢。 故答案为:⑴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⑵守株待兔;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⑶狐狸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21*cnjy*com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和寓意的理解。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寓言寓意是关键; ⑶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来源:21cnj*y.co*m】
三、文言文阅读
5.答案: (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出处:21教育名师】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 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本文具有讽刺意义。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庸人自扰, 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 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①句中重点词有:?坠:掉;句意为:即使坠落了,也不会有所伤害。 ②句中重点词有:舍:通“释”,释然。句意为:那个人释然后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很高兴。 (4)“杞人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从积极意义上看,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必要。如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该忧天忧地了。 故答案为:⑴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⑵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⑶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⑷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理解;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对问题的评价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题意来分析即可。【版权所有:21教育】
6.答案:(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 (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且:将要。 ②句意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度:测量。 ③句意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坠:坠落; ④句意为:不是很糊涂吗?惑:迷乱,糊涂。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及:等到;罢:散;遂:最终。句意为: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中重点词语有止:停;契:刻。句意为: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找到相关句子。从原文中找到原句,在翻译即可; 从?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可以看出整人的可笑之处; (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细读文章可知这个 “蠢人”所做的“蠢事” ,从“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可以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是主观题型。从“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上回答。 故答案为:⑴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 ⑵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⑶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⑷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⑸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两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文中的寓意即可。 【附参考译文】 ? 【甲】有一个将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事先量好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去集市时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道:“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足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乙】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