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米勒的实验说明了生命起源过程的哪一阶段成为可能?( )
A. 无机小分子转变成有机小分子
B. 有机小分子转变成有机大分子
C. 有机大分子转变成原始生命
D. 原始生命转变成原始单细胞生物
2.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
A.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 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 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D. 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3.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B.装置中的四种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
C.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4.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 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是可能的
D. 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取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
5. 化石记录显示:形成越早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特点是( )
A.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多
B.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多
C.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少
D.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少
6.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全部正确的组合是( )
①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②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③从简单到复杂 ④从低等到高等 ⑤从陆生到水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7. 下列对进化顺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类人猿→人类
B.鸟类→哺乳类
C.鱼类→节肢动物
D.森林古猿→类人猿
8.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 古老地层中的化石其生物结构都复杂
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9. 下列有关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生物之间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 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有利变异
D.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10. 以下哪一生物现象,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A.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现
B.蝙蝠能飞
C.蛔虫有角质层
D.青蛙有保护色
11. 养牛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该现象是由于杀虫剂( )
A.使苍蝇繁殖能力增强
B.对苍蝇进行了选择
C.使苍蝇产生抗药性变异
D.增强苍蝇的免疫力
12. 长期使用青霉素的人,会发现青霉素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这是由于( )
A. 青霉素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细菌
B. 青霉素使细菌的基因发生了改变
C. 细菌适应了青霉素
D. 细菌接触了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
13.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的产生是因为细菌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C.“大熊猫”濒危是因为它们的后代只有遗传没有变异
D. 晚近的地层中一定没有低等生物化石
14.节肢动物鳃的进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
B. 鳃的进化有利于适应生存环境
C. 鳃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
D. 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B. 科学实验已证明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不断积累,形成原始生命
C.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D.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6. 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 )
A. 造假严重,农药的质量变差
B. 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 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 蝗虫长期接触农药,逐渐适应药性不易被毒死
17. 由于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致使一些致病细菌具有广泛的耐药性,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抗生素使具有耐药变异的细菌生存下来
B. 耐药细菌的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的强
C. 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D.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诱导产生了耐药细菌
18. 依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B. 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
C. 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
D. 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9. 经常刮大风的某海岛上,无翅、残翅昆虫比有翅昆虫多,这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 遗传变异的结果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长期没使用的结果
20. 随着某地区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此地区不同体色的桦尺蛾数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图)。不同体色的桦尺蛾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工选择 B. 自然选择
C. 煤烟熏黑 D. 浅色桦尺蛾发生变异
21.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B.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
C.原始哺乳类是由原始鸟类进化来的
D.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化石是进化的唯一证据
B.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C.变异性状都有利于生存
D.生物体型由小向大进化
23.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
A.体内无脊柱→体内有脊柱
B.种子裸露→种子外有果皮
C.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D.身体分节→身体不分节
24.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问题吸引了许多科学家探究的目光。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C.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间接证据
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25.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B. 化石是研究进化的重要证据
C. 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D.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6.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病原体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C.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都产生了定向变异
27.根据达尔文进化学说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狐体色为白色,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枯叶蝶体形酷似枯叶,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有翅昆虫中出现无翅的变异,都不利于适应环境
28.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D.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29.真菌使某森林中树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数量变化结果是( )
30.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7-3-3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形成这种差别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发现
B. 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 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少
D. 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二、非选择题
31. 下图表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进化上,与单细胞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_,开始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 ] _________,脊椎动物中最高级动物类群是[ ] _________,其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蝎子有毒,可蛰伤人或其他动物,却又是常用的中药材。分类上,它就属于动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 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类群B在繁殖方式上比植物类群A高等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____,例如,通过对我国发现的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________进化来的。
32.如图表示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及生物分类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三中的甲、乙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
(2)据图一回答: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出现在6亿年前,最早的鱼类大约出现在5.3亿年前,大约3.2亿年前才出现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 ]_____________,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生殖特征是_____________。恒温动物有鸟类和[ ]_____________。
(3)从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分析,植物和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其中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成体有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比如湿润的皮肤可进行气体交换。
(4)麻雀属于鸟类,它啄食稻谷,曾被认定为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的运动,有一段时间麻雀很少见了,使有些害虫数量增加。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这是因为麻雀在维持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中具有重要作用。
33.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下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2)未使用吡虫啉之前,稻飞虱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__。
(3)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________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______,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稻飞虱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喷洒杀虫剂吡虫啉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吡虫啉还会沿着_________不断积累,最终会危害人体健康,用_____________方法控制这种农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34.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
资料2:有些细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能力。如果滥用抗生素,会对细菌的抗药性不断选择,从而催生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资料3: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敌人”,一种噬菌体只攻击特定的细菌,科学家正在研发噬菌体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1)病毒性疾病能否用抗生素治疗?________。
(2)遗传物质的改变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超级细菌”的产生可以用达尔文的________学说解释。
(3)噬菌体的外壳由________组成,可以识别特定细菌,使得它的攻击具有特异性。
(4)综合以上资料,提出一个减少“超级细菌”的办法: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A D A D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C B C A D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C A C A C D A
二、非选择题
31.(1)腔肠动物 E爬行动物 C哺乳动物? 胎生哺乳 (2)D节肢动物
(3)用种子繁殖 从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 (4)化石;爬行动物
32.(1)胎生、孢子繁殖 (2)①爬行动物 在陆地上产卵 ②哺乳动物
(3)苔藓植物、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4)生态平衡
33.(1)D (2)变异 (3)选择 适应性 自然选择 (4)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防治
34.(1)否 (2) 变异 自然选择 (3) 蛋白质 (4)不滥用抗生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