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6 16: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命题人:
日期:2019、11
一、单选题(共38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1.钱穆曾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依据上述“血统”实施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左传》记载:“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据此可知(  )
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B.诸侯争霸局面开始出现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D.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融洽
3.如果说郡县制之下的社会稳定性在于权力的集中以及基层社会中的宗族伦理治理方式,那么周天子治域下的分封制内在的稳定性在于(  )
A.财富大小????????????B.血缘亲疏?????????????C.等级秩序????????????D.权力高低
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
A.嫡长子继承????????????????????????????????????????????B.兄终弟及
C.大宗与小宗对立????????????????????????????????????D.神权与王权结合
5.西周建国之初,伯禽至封国鲁,变其俗,革其礼,坚持以周礼治国,逐渐使鲁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成为周王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这表明分封制的实行使(  )
A.西周影响不断扩大????????????????????????????????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C.诸侯争霸愈演愈烈????????????????????????????????D.民族矛盾得到解决
6.下表为中国古代史籍中有关郡县制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具之。十一年,初县杜、郑”。“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因县陈”
晋“遂灭祁、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
秦孝公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
A.春秋时期县制已取代分封制????????????????B.县制产生的过程形式多样
C.秦朝是最先推行县制的国家????????????????D.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郡县制
7.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该学者评论的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8.《太平御览》卷二一四引《晋阳秋》曰:“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材料所述的制度是(  )
A.郡县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9.“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此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B.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
C.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D.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10.“(它)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材料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
11.“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与材料中“贡士之法”密切相关的是(  )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军功爵制
12.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分相权,中书门下同相????????????????????????B.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
C.裁中书,实现权力集中????????????????????????D.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
13.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说明军机处(  )
A.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
C.位高权重能制约皇权????????????????????????????D.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
14.《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有人说“功成名就”,有人说“高官厚禄”。朱元璋听罢一一摇头,直至大臣万钢说“畏法度者最快活”时才点头称是。朱元璋“点头称是”是因为万钢的回答迎合了他(  )
A.裁撤宰相的意图????????????????????????????????????B.设置内阁的需要
C.以法治国的主张????????????????????????????????????D.皇权至上的理念
15.右边是我国古代某一生产工具的插图,有关该图工具的正确叙述是(  )?
A.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用于农业灌溉
C.促进汉代粮食产量增加????????????????????????
D.被称为“水排”
16.《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
A.因时耕作,集体劳动?? B.分工细致,技术先进
C.重视农时,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17.作为耕作农具,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这一农具出现于(  )
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
18.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
19.曾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闻见录》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纪录可以用来印证(  )
A.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B.闭关锁国的合理性
C.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D.重农抑商的积极性
20.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一溜骆驼队远远向汴京城赶来????????????B.汴京城里各种商品应有尽有
C.虹桥上小商贩占道经营????????????????????????D.两个商人在交易一件粉彩瓷瓶
21.少府监创设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其最高长官位列朝廷九卿,负责管理手工业制造,东汉以后,兼管供应宫廷生活和政府特殊需要的服御诸物、珍膳、织造、军器、铸币等物品的生产。由此可知,古代少府监负责管理(  )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22.康熙帝一生重视农耕,雍亲王为投其所好,特命宫廷画师以他自己为形象画了二十三幅耕图,以王妃们为原型画了二十三幅织图,亲笔题诗,组成《耕织图》进献。下面是《耕织图》其中的两幅绘图。由此可知,我国农业的特点是(  )?
A.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男耕女织的基本模式
C.农业技术领先世界????????????????????????????????D.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
23.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  )
A.规模庞大,不计成本????????????????????????????B.高效运行,管理严格
C.分工细致,技艺精湛????????????????????????????D.产品精美,面向市场
24.据刘石吉《明清江南市镇研究》记载,松江、太仓、常州、苏州、杭州一带的17个州县中有三林塘、朱泾镇等52个棉织品产地市镇;杭州、湖州、嘉兴、镇江等府州的12个州县中有东衔市、唐栖镇等25个丝织品产地市镇。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江南(  )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B.市镇经济专业化发展
C.自然经济逐渐开始解体????????????????????????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25.下图是描绘集市生活场景的东汉画像砖。在这一历史时期 (  )
A.政府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B.“市”的交易时间已不受限制
C.“坊”与“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D.“市”内出现瓦子等休闲娱乐场所
26.清朝康熙年间,实行严厉的限关政策,更定章程,千方百计将洋船限制在广州;雍正年间,又明确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到广东虎门和福建厦门两处;乾隆年间,正式实行闭关政策,宣布西洋商船只能在广东虎门一处停泊。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清朝倭患严重????????????????????????????????B.中外贸易被完全禁止
C.抵御了外国侵略????????????????????????????????????D.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
27.2016年8月16 日,我国成功地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作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  )
A.克己复礼????????????B.以法治国?????????????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
28.十八世纪的西方有句谚语:“The laziest (最懒惰的)government is the best government”,下列先秦时期思想流派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的是(  )
A.以德治国的文化人学派????????????????????????B.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C.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D.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29.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下列主张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30.《汉书·艺文志》说到某学派:“……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该学派是(  )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31.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习近平表达的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百家争鸣时期(  )
A.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B.兵家“知已知彼”的思想
C.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D.道家“祸福相倚”的思想
32.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他不仅把整个自然界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在更高层次上,把社会伦理道德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材料中的“他”是指(  )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顾炎武
33.“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强调“致良知”的途径是(  )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
34.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 “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  )
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C.心即理也????????????D.理气同源
35.“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列属于“新时代的内容”的是(  )
A.格物致知????????????B.心外无物?????????????C.经世致用????????????D.天人感应
36.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传统说教,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思想家是(  )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37.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 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  )
A.反对个人利益 B.主张人人平等 C.反对专制皇权 D.主张法治社会
38.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由此可见顾炎武(  )
A.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脱离现实 B.指责理学家抛弃先秦时期孔孟之说
C.深刻地揭示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D.认识到明清儒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二、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题,总分24分)
39.(12分)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1分)
40.(12分)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政策)因时而变,折射出封建社会各个阶段不同的发展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卫文公为发展经济“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晋文公也实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
——万李义、孙涛《春秋时期私营商业兴起之原因浅析》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两宋的商品经济远远超过以往各个朝代,国家的商业政策不得不作出调整。宋朝早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就“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及创收”。并明确规定“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政府通商惠工的政策措施鼓励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国家虽有明令减免商税,但税额反而增加。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统治者推行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根源。(3分)
(3)据材料三,归纳宋太祖调整商业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影响。(4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古代中国影响商业思想(政策)的因素。(3分)
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38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A
A
B
B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D
B
C
D
C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8
30
A
B
A
B
A
D
C
C
B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C
B
C
A
C
A
C
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总分24分)
【答案】
(1)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与监御史等官职,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3分)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便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分)
(2)制度:郡国并行制(2分)。影响:不利于中央集权(2分)
(3)创新:行省制(1分)。原因:元疆域辽阔(1分)
(4)关系: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1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40、【答案】
(1)政策:重视商业。(1分)目的:富国强兵(建立霸业)。(1分)
(2)思想:重农抑商。(2分)根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1分)
(3)措施:规范商税征收(立税则);严惩官员侵商、扰商行为。(2分)影响:调动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促进了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任答2点,2分)
(4)思想:工商皆本。(1分)因素:经济基础的变动(经济发展的推动);巩固统治的需要;社会思想领域的变化。(任答2点,2分;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