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6 16:41:25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1-5BBACD 6-10DAACC 11-15CADDB 16-20BCCBD
21-25CCACA 26-30CCCAB 31-35CADCC 36-40CAACA
41(1)任用文臣为知州(地方官);设置通判加强监察力度(每点2分,共4分)。
(2)公平(公正,平等竞争);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束缚人们的思想(5取3,每点2分,共6分)。
42(1)历程:18 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形成;19世纪中期,议会改革;19世纪中后期,文官制度改革。(每点2分,共6分)
(2)特点:①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军政大权;②总统由选举产生;③总统任职有期限;④权力制衡(三权分立)。(4取2,每点2分,共4分)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高一学年历史学科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 100分 共4页 )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时期生产力落后,人们信仰神灵,而统治者为巩固王权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是上天安排的,以得到民心。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
A.统治较为稳定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政权更迭频繁 D.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2.《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 )
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 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
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 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
3.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世卿世禄制 C.军功爵制 D.谏议制度
4.春秋晚期孔子特别推崇周公“制礼作乐”的创造性贡献,常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推崇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礼乐制度( )
A.推动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 B.有效防止了诸侯割据
C.有利于维护社会统治秩序 D.有利于家族稳定和谐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形成于( )
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
6.2019 年 2 月 5 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就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7.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记载,只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
A.巩固君主专制皇权的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8.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10.封建国家的政治制度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只凭皇帝个人的力量难以实现对国家的统治,于是设官分职。隋唐时期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分工所采取的措施是( )
A.三公九卿制 B.内外朝 C.三省六部制 D.二府三司制
1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2.《范进中举》描写书生范进二十多次应试,最后中举却喜极而疯的故事。与“范进中举”相关的是( )
A.科举制 B.察举制 C.禅让制 D.三公九卿制
13.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14.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15.《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汝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丞相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16.明朝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清朝设置了军机处,二者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权不可僭越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相权逐渐削弱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7.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
A.大河流域 B.大陆 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D.中国文化影响
18.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句话说明了希腊( )
A.公民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B.城邦重视公民参政素养的培养
C.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19.“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 300 多个城邦,其中 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独立自治 B.小国寡民 C.封闭保守 D.彼此隔绝
20.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这里的“公民”是( )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21.雅典城邦的克里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 )
A.五百人议事会 B.民众法庭 C.“陶片放逐法” D.抽签选举法
22.关于下列图片和漫画所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抓阄确立城邦管理者
A.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B.雅典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C.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体现小国寡民、轮番而治的特点
23.伯里克利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 )
A.直接民主 B.抽签选举 C.比例代表制 D.差额选举
24.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
25.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立一部新法律——“成文法”,可以说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一个新的时代。促成这个“新的时代”到来的事件是( )
A.制定《十二铜表法》 B.编纂《民法大全》 C.颁布《民法典》 D.形成万民法
26.《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第一条:“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以上材料说明该法( )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适用于罗马所有的自由民
C.具有一定的平等性
D.彻底修改了野蛮的习惯法
27.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下图的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注重证据和程序
C.维护私有财产 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28.近代西方有人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它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 )
A.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B.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C.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D.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
29.有学者认为,1688 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A.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B.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C.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依法治国 D.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0.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
A.1215 年《大宪章》
B.1689 年《权利法案》
C.1776 年《独立宣言》
D.1791 年《人权宣言》
31.《大国崛起》中写道:“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候,议会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材料中的“变化”是指(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英国君主制的建立
C.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 D.王权从此消失
32.19 世纪英国宪法权威 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则材料说明( )
A.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B.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巨大
C.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 D.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
33.华盛顿在 1787 年 3 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34.1957 年 9 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书——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该事件说明( )
A.联邦政府可以随意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B.南方各州地位提高
C.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 D.军队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
35.1787 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这些“措施”中最主要的是( )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36.在美国,“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这主要体现了( )
A.中央集权原则 B.民主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原则
37.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1789—1875 年间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这反映了( )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38.1875 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表明( )
A.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C.留下浓厚封建专制残余 D.君主制度仍有强大影响
39.仔细观察反映近代德国民主的漫画。对该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专制主义是德国民主进程的绊脚石
B.军国主义是导致世界大战的元凶
C.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阻碍民主进程
D.德国民主历经坎坷走上康庄大道
40.关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
B.皇帝没有实权
C.通过和平方式确立政体
D.议会拥有实权
二、 41题 材料解析题:(共10分)
材料一 宋太祖为了根除唐末以来武将跋扈地方的弊病,选派文臣担任州一级长官,称知州,
取代不通治道的武将。为了限制知州的权力,在州一级设置通判一职,通判的权力很大,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
——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科举制创建于隋朝,发展到唐代就已十分完备。宋代采取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因此十分重视科举制度,扩大录取名额,并确立了殿试制度。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对世袭制和举荐制而言,科举制具有极为重要的进步意义。首先,在形式上初步实现了平等竞争,为大批的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一条凭个人努力而入仕为官的途径;其次,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政府的集权统治。但自明清以后,由于其考试内容死板教条、文章格式僵化而不符合社会需要,在清末时期被废止。
——《中国传统文官制度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4 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6 分)
42题 材料解析题:(共10分)
材料一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英国革命后就是贵族掌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渐掌握了行政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其在议会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间,随着中央政府职权范围的扩展,腐败现象日益严重,1850至1870年,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参选议员,必须保
持政治中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二 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 4 年,有权缔约,有权任命大使、最高法院法官和政府其他官员的权力,但需要国会同意;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仍以 2/3 以上多数再次通过此法,即为有效。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6 分)
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总统制的特点。(4 分)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