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长征永远在路上,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农村革命根据地图
中央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湘赣
闽浙赣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川陕
时间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毛泽东
(前三次)
胜利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失利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1933年10月至
1934年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周恩来朱德
50万
第五次
8万
军队人数
一、长征的原因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①客观:
②主观:
敌强我弱
“左”倾错误指挥
红军长征的原因
蒋介石
发动第五次
“围剿”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和政策
红军
反“围剿”
的失败
红军陷于内外交困
长征开始
战
略
转
移
根本原因
二、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出发。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
图为长征前的红军队伍。
中 央
于都
瑞金
吴起镇
会宁
渡过湘江
陕甘宁
将台堡
1934.10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红军冒着枪林弹雨,拼死冲杀,突破了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红军虽然通过三道封锁线,但也暴露出弱点
红军在战略转移的过程中,暴露出三个弱点。
一是行动迟缓,部队采取难以机动灵活的方式作战。由于中共中央机关把大量笨重的物资和工厂机器等“坛坛罐罐”都带上了,部队行军长达160里,一天只能走二三十里。
二是暴露了转移的战略意图,让蒋介石判断出中央红军要去湘西北与红2、6军团会合。
三是优柔寡断,不善于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转变作战方向。当红军进入湘南地区时,毛泽东曾建议红军组织力量反击,趁国民党军各路立足未稳之际,寻歼其一路或一部,改变被动局面。彭德怀亦提议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避免陷入绝境。但是,只顾得消极避战、一味西进的博古、李德,拒不采纳毛、彭的正确建议。
你支持谁?
毛泽东
贵州
敌人力量薄弱
博古、李德
湘西
敌人已布下口袋阵
博古
毛泽东提出不去湘西,改向贵州。
面临敌人重兵,博古等人意欲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早已判明红军意图,在通往湘西的路上重兵布好了口袋阵。
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改道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中央多数人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意图是到湘西会师,因此在通往湘西的路上,设置重兵。如果去湘西,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毛泽东提出了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到达遵义,把敌人的堵截部队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中 央
于都
瑞金
吴起镇
会宁
陕甘宁
将台堡
遵 义
乌 江
渡过乌江
遵义会议(油画)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室内景
遵义会议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时间
内容
地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意义
周恩来
毛泽东
王稼祥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14年
转折点
幼稚
成熟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
红 军 四 渡 赤 水
水
河
赤
遵义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毛泽东同志指挥的四渡赤水之战,使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是红军作战史上的光辉范例。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是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
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过草地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红 军 过 草 地
苦不苦 想想红军二万五
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辈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突破腊子口
三、长征的胜利
(1)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党中央、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会宁会师(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时间:
军队:
时间:
军队:
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
?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1、敌人的围追堵截
3、缺少粮食给养。
中 央
于都
瑞金
遵义
吴起镇
会宁
将台堡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江西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南
四川
西康
甘肃
陕西
E
C
A
B
D
湘江
乌江
金沙江
湖南
赤水河
大渡河
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1.历史意义:
2.现实意义:
8.6万人
?
0.6万人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 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 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 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主题是“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红军第5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的长征
原因:
时间:
意义: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
会师,长征胜利。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课
堂
小
结
选一选
1、在第几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进行长征___
A、三 B、四 C、五 D、六
A、第五次反围剿后 B、遵义会议后 C、渡过金沙江 D、长征结束后
2、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确立是在_____
3、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____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4、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_____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C
B
A
C
5、红军长征结束时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是:①红一方面军 ②红二方面军 ③红三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___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遵义 B、甘肃会宁 C、吴起镇 D、井冈山
6、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是:_____
7、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____
A、1933年10月 B、1935年10月 C、1936年10月 D、1934年10月
8、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性事件是: _____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B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