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的第一个实验活动,该实验是依据学生已掌握的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知识、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理论知识,以及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积累的经验而设计的一次综合性实验,对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认识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都有极大的帮助,为学生以后学好、用好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知识、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积累的经验,学生早已渴望能亲自动手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并验证其性质,为此,学生主动预习了实验有关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本次实验的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并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能熟练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连接、加热等化学实验基础操作,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意识。
(2)体验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能熟练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连接、加热等化学实验基础操作,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五、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六、教学方法
(一)教法
1.实验法:根据学校实验器材情况和学生人数,将学生分为6组进行实验。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方法,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连接、加热等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知识。
3.实验指导:巡视每组的实验进展,学生有难度时及时指导,发现操作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二)学法
1.合作学习:每组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内容,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讨论法:针对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3.归纳总结:整合小组意见,并表达观点。
七、教学准备
1.板书: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装置、实验用品、实验内容
2.实验用品: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请思考:1.你能通过哪些方法在实验室制取出氧气?你是怎样收集氧气的?理由是什么? 2.你是怎样判断装置的气密性的? 3.你所制得的气体真的是氧气吗? 4.实验室是如何组装实验仪器的? 回忆所掌握的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氧气的性质、实验装置的组装以及气密性的检验等相关认识,并依据知识回答 加深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氧气性质的认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制定计划 探究活动:现在实验室中只有高锰酸钾药品,怎样才能得到纯净的氧气? (引导学生完善实验计划并进行板书) 小组讨论制取并收集氧气的方法,选择所需实验用品并完成装置的组装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更为有效
进行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同学们,期待你们都能积极参与,快速、顺利地完成本次实验内容。 1.制取氧气(至少收集3瓶); 2.判断瓶中气体是何种物质; 3.验证氧气的性质。(提供的实验用品:细铁丝、木炭、澄清石灰水) (板书实验内容,巡视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内容,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具体操作:按课本P45页实验步骤制取所需氧气;将点燃的小木条伸进收集到的实验瓶中验证所得气体是氧气;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验证氧气的性质 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连接仪器、加热等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并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 引导学生对存在的实验问题和不能解释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1.用手紧握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水中的导管口气泡冒出现象不明显,气泡冒出速度也很慢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其它检验方法? 2. 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把红热的木炭插入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各组委派一名同学汇报本组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能解释的实验现象,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分析,理解问题原因 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 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固定仪器,集气瓶装满水;(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5)收集气体;(6)将导管撤离水面;(7)熄灭酒精灯。 在教师指导下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理解并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反思与评价 点评本次实验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反思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与不足,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 学会在反省中提升自身实力
九、作业布置
完成《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和装置
三、实验用品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四、实验内容
1.制取氧气(至少收集3瓶);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判断瓶中气体是何种物质;
3.验证氧气的性质。(提供的实验用品:细铁丝、木炭、澄清石灰水)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活动与探究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体验,熟悉了一些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加深了实验室制氧气原理的理解。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的基础上,学会了怎样选择实验装置,怎样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掌握了完成实验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学习铺平了道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是使原来由教师演示讲解的工作大胆放手由学生来完成,学生动手又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实验过程中更教会了学生要学会合作。
但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1、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实验室的仪器、药品比较少,有的实验不是缺药品就是缺仪器,能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而在本次分组实验时每个组是8位或9位学生,部分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不自信、怕出错、羞于动手实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没能亲自动手实验,使得这部分学生心中感到遗憾。2、这是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做实验,很多学生感到很兴奋,一些学生在教师讲解内容时忙着去研究实验桌上的仪器,导致实验开始后无从下手或胡乱动手,浪费了时间。3、学生第一次做实验,某些实验操作不规范,动作不娴熟。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升,让不自信、怕出错、羞于动手实验的学生能大胆、主动的动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