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14.*走一步,再走一步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3.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从而获得人生启迪。 莫顿·亨特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他是文化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
作品: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预习检测训诫( ) 啜泣( )
迂回( ) 纳罕( )
嶙峋( ) 凝视( )
小心翼翼( )
瘦骨嶙峋( )
心惊肉跳( )xùn jièyū huílín xúnchuò qìnà h?nxi?oxīnyìyìshòug?línxúnxīnjīngròutiàoníng shì读一读 写一写①参差不齐 :
②哄堂大笑 :
③惊慌失措 :
④小心翼翼 :二、记一记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1.本文的记叙六要素分别是什么?
2.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理清文章的思路。
4、在父亲指导“我”爬下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感情变化。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1.本文的记叙六要素分别是什么?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一个酷热的七月天费城“我”,五个男孩子,父亲天气酷热 玩弹珠游戏玩厌倦了 寻觅其他好玩的事悬崖遇险走一步,再走一步 脱险作者为什么把时间交代得如此具体?开头一句用“酷热”“灼人的热浪”有什么作用?“56年” 说明时间过去之久,但“我”现在仍能记忆犹新,表明了此事给“我”的印象之深。
“酷热”“灼人的热浪”既点明了事件发生时的天气状况,又说明这一天给人的印象深刻。起强调作用。课堂小练
56年前,费城的一个酷热的七月天,五个男孩子玩腻了,“我”与伙伴爬悬崖,“我”被困在悬崖中,最后在父亲的指引下,顺利走下悬崖的故事。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17段):写“我”与小伙伴一起爬悬崖遇险的经过。
第二部分(18~29段):写“我”在父亲的鼓励下,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第三部分(30段):写“我”由此次经历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4、在父亲指导“我”爬下悬崖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感情变化。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害怕迟疑不敢确定自信骄傲课堂小练 请赏析下列句子.1.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这两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出瘦弱胆小的“我”攀爬悬崖时内心的慌乱不安,也照应了前文的身体虚弱。 2.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夜幕”“寂静”写出了暗淡、沉寂的自然环境,烘托了“我”的恐惧心理。3.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它告诉人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达标检测1.“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我”怎么会连自己哭没哭都弄不清楚呢? 读来似乎会使人感觉可笑,其实这正体现了作者写作技巧的高明。作者用这种写法突出了自己恐惧的心理,同时“哭”也是自己紧张的真实体现。2.孩子遇到这么大的危险,爸爸是怎么做的?这说明了什么? 爸爸眼看孩子有危险,可他并没有去救护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说明这位爸爸很懂得怎样教育孩子。 3.脱险后,“我”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为什么哭了?这是脱险后的自我安慰,是战胜困难后的自豪,是对父亲的感激。 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岩脊,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引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爬悬崖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走 一 步再走一步启示:冒险脱险(恐惧)(有成就感)化整为零
战胜艰险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课时练完成
2、当我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我跟我一起爬悬崖的还有5个小男孩,他们对待我的语言行为各不相同,他们的行为能给你什么启示?
3、我的好朋友杰里在我遇到危险时放心不下我但还是走了。请结合文章内容为杰里写一段心理描写(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