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嵩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荣获诺贝尔奖。从预防传染病来看,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
A. 消灭病原体 B. 控制传染源
C. 切断传播途径 D. 保护易感人群
2. 2018年埃博拉疫情再次肆虐西非。我国陈薇团队自主研发的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于2017年10月19日批准上市,与国外需在-80℃保存的液体疫苗相比,在非洲运输和使用时更具稳定性,优势更突出。为遏制疫情蔓延,医护人员和易感染者已陆续接种,这属于( )
A .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 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C. 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D. 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
3. 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出的部分法定类型传染病。叙述正确的是( )
A.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通过血液进行传播
B.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流感病毒
C.注射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注射的疫苗属抗体
D.“防疫人员穿着隔离服”属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4. 冬春两季是水痘高发季节,水痘是由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病毒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B.呼吸道黏膜属第一道防线
C.戴口罩有利于切断传播途径
D.接种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
5.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生活时,如果疏于防范就可能造成感染。下列情况下会感染艾滋病的是( )
A.与感染者共用餐具,同桌进餐
B.与感染者同场次上班
C.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D.与感染者同游泳池游泳
6. 将乙肝疫苗注射到正常人身体上,可以预防乙型肝炎,其中乙肝疫苗和预防乙型肝炎的方法分别属于( )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7. 乙肝疫苗由乙肝病毒灭活制成。注射乙肝疫苗的目的是( )
A.注入抗体,控制传染源
B.注入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C.注入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D.注入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免疫
8.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花粉过敏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B. 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
C.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D. 抗原被清除后,体内相应的抗体不会立即消失
9.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B.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 免疫系统不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
D. 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10. 清华大学除了以学业见长,还素以重视体育锻炼著称,除要求学生参加“阳光长跑”日常锻炼外。还在大一学生中开展了“刷卡”锻炼的活动,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 )
A.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促进抗体产生
11. 人们恐惧艾滋病,往往“谈艾色变”。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
A.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B. 与细菌、真菌不同的是,HIV没有细胞结构
C.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老人和孩子
D. 虽然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中有HIV,但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12. 下列行为很可能感染艾滋病的是( )
A.与艾滋病患者握手
B. 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
C.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D. 艾滋病产妇给婴儿哺乳
13.下列防治流感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患流感后一定要大量服用抗生素
B. 患流感后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C. 患者在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
D. 注射流感疫苗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4.“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
B. 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15. 2019年3月20日,达州市卫计委、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校落实患病学生的休学治疗、校园环境的消毒杀菌等防控措施。下列关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征,危害极大
B. 引起人们患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C. 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D.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要求患病学生休学治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6. 下列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的对应,错误的是( )
A.艾滋病与HIV
B. 足癣与寄生细菌
C. 血吸虫病与血吸虫
D. 肺结核与结核杆菌
17. “珍惜生命,远离酒驾”,据前些年统计,每年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驾有关。最近两年,我国的酒驾行为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测试酒驾的酒精测试仪的吹嘴是一次性的,从预防传染病发生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消灭病原体
18. 在传染病高发时期,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午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并隔离治疗。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清除病原体 D.保护易感人群
19. 外出用餐时使用自带的餐具,可以有效避免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则该项措施属于( )
A.消灭病毒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20. 我地区中小学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质,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这项活动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都不是
21. 在抵御病原体感染时,保卫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 )
A.免疫器官 B. 皮肤和黏膜
C.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D. 淋巴细胞
22. 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接种的疫苗和这一预防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C.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D.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23. 关于免疫和计划免疫的说法,恰当的是( )
A.人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B.抗体能将与其结合的抗原直接吞噬
C.移植相匹配的器官后不需用免疫抑制药
D.计划免疫的实质是特异性免疫
24. 器官移植是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移植前必须做配型实验,配型成功后才能进行,移植成功后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从免疫学角度看被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抗体 B.抗原 C.疫苗 D.病原体
25.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和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B. 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C. 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D.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
26. 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B. 体育锻炼可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C. 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有利于健康
D. 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7.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 )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B. 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原
C. 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D. 乙肝病毒已不能再次侵入该人体的体内
28. 人体某种免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 该过程能抵御多种病原体
C. 图中细胞①表示淋巴细胞
D. 该过程不是人体先天就有的
29. 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B. 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
C. 家里饲养的狗、猫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
D. 被狗、猫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0.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B. HI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C. HIV可存在于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乳汁、尿液中
D. 与艾滋病病人共餐、握手是传染艾滋病的途径之一
二、非选择题
31. 请阅读下面材料。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李兵同学出现发热、咳嗽、喉痛、头疼、疲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H1N1流感。
老师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李兵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学生经常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要求学生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⑤要求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⑥要求学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去。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病原体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老师让患病的李兵同学回家治疗,以防止班级其他同学感染此病。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此时李兵同学应属于__________。
(3)在老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你认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4)尽管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大部分同学没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积极预防外,还因人体具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
(5)接种疫苗属于计划免疫,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__________,凡是能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
32.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4年西非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感染人数超过2.6万人,死亡人数1.1万人。西非埃博拉疫情发生后,我国医务工作者迅速出击,对西非实行人道主义救助。据有关专家研究,埃博拉病毒(如图)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
材料二:据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12月28日宣布,由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
(1)埃博拉病毒与引起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
(2)为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在对埃博拉患者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将患者及时隔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
(3)为有效控制埃博拉疫情,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了埃博拉疫苗。下面是疫苗在临床试验之前,用小白鼠进行实验的过程: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20只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 两组,实验步骤见下表:
组别 疫苗注射情况 30天后 病毒注射情况 患病情况
甲组 注射埃博拉研发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9只未患病
乙组 不注射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10只均患病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注射埃博拉疫苗对埃博拉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作用。其原理是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__________细胞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33. 艾滋病又称“超级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郭小平校长创办“红丝带学校”,倾心关爱艾滋病患儿的身心健康。
(1)艾滋病是感染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HIV侵人人体后,寄生在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中,它依靠[ ]______和T细胞中的物质大量繁殖新个体。
(2)人体感染HIV到发病需数年时间,HIV是目前唯一能直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由曲线图看出 HIV侵入人体后迅速增殖,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T细胞,多数HIV被免疫系统摧毁。但一年后,随着HIV浓度的再次上升,T细胞浓度 _______,人体免疫能力逐渐丧失,最终导致多疾病发而死亡。T细胞参与的免疫是保卫人体的第_______道防线,属于_______免疫。
(3)艾滋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重在预防。从预防措施来看,让患儿在红丝带学校生活学习属于____________,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避孕套属于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A C B C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B D B B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B C A A B D D
二、非选择题
31.(1)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2)传染源; (3)②③; ④⑤⑥; (4)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5)抗体; 抗原
32.(1) 没有细胞结构 (2) 控制传染源 (3) ① 埃博拉疫苗 ②免疫;淋巴
33.(1) [2]遗传物质 (2) 下降 三 特异性 (3)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