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23PPT+1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23PPT+1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4 23:14:35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秦汉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局面然而古今多少事,都在不言中……东汉新第13课学习目标
1.了解新朝建立,西汉灭亡及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2.掌握“光武中兴”的措施及影响
3.知道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社会动荡。
4.了解黄巾起义的特点及影响。学习内容
西汉灭亡与东汉建立
光 武 中 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 巾 起 义材料一: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三字经》1.西汉灭亡材料二: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材料一描述了哪些历史事件?这段文字,说的就是秦汉两代兴亡更替的历史史实。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情况?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
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灭亡与东汉建立光 武 中 兴材料一: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三字经》2.王莽篡权材料二: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材料一中至孝平,王莽篡指的是什么?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了“新”,西汉灭亡。结合两则材料,你认为西汉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政治腐败,外戚专权3.东汉的建立背景:
王莽施政,加剧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
时间:
公元25年,王莽被农民起义推翻。
建立者、都城:
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建立汉朝,史称东汉(光武兴,为东汉)。
第一位皇帝:
刘秀就是光武帝公元25年刘秀 刘秀,汉景帝后裔。新莽末年,刘秀与其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加入绿林军,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之后又经过长达十数年的统一战争,先后灭掉了各地的割据政权,使中国大地再次归于统一,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光 武 中 兴光 武 中 兴光武初年,社会状况怎样?
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①背景----光武帝采取措施的原因材料一: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汉书·王莽传》
材料二: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觥。“关中饥,人相食。”
材料三:“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桓冯列传》材料四: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从材料一、二中你得出什么结论?物价昂贵、社会经济凋敝战争不息,刑法残酷,赋税沉重。人们流离失所,田地荒芜。社会矛盾尖锐。从材料三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光 武 中 兴①背景----光武帝采取措施的原因材料一: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汉书·王莽传》
材料二: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觥。“关中饥,人相食。”
材料三:“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桓冯列传》材料四: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从材料一、二、三,概括东汉初面临的困境。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当权者恢复社会秩序,必须发展发展生产。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当权者应当如何做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背景光 武 中 兴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为了巩固统治2.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5.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关系。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增加社会劳动力,便于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目的、措施----具体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光 武 中 兴4.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结果-----“光武中兴”表现(含义)汉代乐府《相逢行》,描绘了汉代官吏富豪人家显赫风光的宅院、优渥精致的生活。宅院画像砖形象地表现了诗句中的内容。黄金为君门,
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
作使邯郸倡。音声何噰噰,
鹤鸣东西厢。图中主人悠闲对坐畅饮,雀鸟引颈相鸣,欢快起舞。仆役执帚清扫,一派安逸祥和影响,景物虽比较单调,却漾起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了“光武中兴”比较安定社会的局面光 武 中 兴③结果-----“光武中兴”表现(含义)下穿长裤,左腿屈膝,右腿上扬,赤足。身涂白粉,施朱彩。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憨态可掬,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 汉代俳优大致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以此来博得主人和观赏者的笑颜。他们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表演时,一般边击鼓边歌唱。当时的皇室贵族、豪富大吏蓄养俳优之风甚盛。说唱俑造型滑稽、形象喜乐。体现了政治清明之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两幅图画,反映了光武中兴的安定局面,什么是光武中兴呢?光 武 中 兴③结果-----“光武中兴”表现(含义)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龙川文集》卷5《酌古论一》光 武 中 兴拓展:
两汉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表现、原因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释奴为民,减轻刑罚;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共同表现:共同原因:共同作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维护了社会的安定,推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延续了王朝的统治和强盛。光 武 中 兴材料一: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探究与分享从材料一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即位时平均年龄:平均寿命是: 继位皇帝年幼,无法主持朝政。
因而,“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24岁9.5岁外戚专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探究与分享材料二: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先送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质帝不满其专权,最后梁竞然下令毒杀质帝。
材料三 汉顺帝未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大意是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材料二反映的是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小人当道的政治情况。
材料三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外戚专权,把持朝政的政治状况。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1、形成:皇帝早逝幼主即位
太后临朝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皇帝长大
依赖宦官
除掉外戚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造成的。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危害: 结合材料,则真实地反映了东汉中期后,外戚、宦官交替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恶性循环。因而,政治腐败,正直官员遭陷害排齐,社会混乱,人民遭殃,政局不稳。 1.严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开始走向衰亡。
2.正是由朝政腐败、社会黑暗,政局不稳,广大人民的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3、影响:1.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民不聊生,自然灾害频发。
2.黄巾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
184年 张角
3.黄巾起义的特点和性质:
特点:有组织(创立了宗教太平道) 有准备 规模大
性质: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 巾 起 义黄 巾 起 义 黄巾起义的特点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军预言 你能解释这则语言预言是含义吗?比较黄巾起义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点。黄巾军提出预言,明确了
斗争目标——“黄天当立”,
起义时间——“岁在甲子”。有组织
有准备黄巾起义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起义”黄巾起义4.爆发、经过、结果184年9个月失败5.影响黄巾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腐朽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起义加速了东汉的灭亡。黄 巾 起 义东汉的兴亡 东汉建立:公元25年 刘秀,都城为洛阳措施(1)释放奴婢,
(2)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4)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5)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结果:社会、安定、繁荣===“光武中兴”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黄巾起义:184年 张角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衰兴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