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1-15 09:21:14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时同步训练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可作墨汁等。
要点2 点燃时,碳具有可燃性
1. 当氧气充足时,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
2. 当氧气不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
要点3 高温下,碳具有还原性
在高温条件下,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 还原性: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还原反应:指含氧化合物中的 被 的反应。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碳得到氧,被 ,发生 反应,具有 性;氧化铜失去氧,被 ,发生 反应,具有 性。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
A. 铅笔    B. 纯蓝墨水笔 C. 碳素墨水笔 D. 圆珠笔
2. 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具有(  )
A. 可燃性 B. 还原性
C. 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D. 吸附性
3. 用木制电线杆时,常把埋入地下的部分表面烧焦,其主要目的是(  )
A. 烧死蛀虫 B. 使木杆变硬
C. 烘干木材 D. 使表面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炭层
4. 关于碳的燃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价值不菲的钻石、默默无闻的碳棒,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都是CO2
B. 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不同,燃烧产物可能不同
C. 碳在充分燃烧时放热,不充分燃烧时吸热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有可能是混合物
5.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微观模拟图,有以下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铜被夺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B. 碳夺取了氧,表现出还原性
C. 参与反应的三种元素中,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此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没有改变
6. 炭雕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其主要成分是木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
B. 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
C. 摆放炭雕时必须远离火种
D. 将制炭雕的下脚料末与氧化铜粉末共热,不能发生反应
7. 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如图所示,碳片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片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 在一定条件下,碳片可还原氧化铁
C. 碳片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D. 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8. 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时,要保留氧化铜,除掉木炭粉的方法是(  )
A. 加热混合物 B. 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 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 加水溶解,过滤
9.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CO B. CO2 C. O2 D. CuO
10. 按如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
B. 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 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
11. 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
A. 3∶4 B. 3∶8 C. 2∶1 D. 1∶2
12. 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炭粉。
(1)炭粉不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A.黑色  B.易溶于水
C.可燃性 D.常温下稳定
(2)将炭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碳表现出 (填“氧化”或“还原”)性。
13. 有如图所示变化:
(1)写出化学式:
A. ;B. ;C. ;D. ;E. 。
(2)写出以上各步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14. 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图甲),又可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1)写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2)判断木炭与氧化铜已经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
(3)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4)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16. 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0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6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反应?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不活泼
要点2 1. CO2 C+O2CO2 2. CO 2C+O22CO
要点3 1.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2CuO2Cu+CO2↑ 2. 氧 夺去 氧化 氧化 还原 还原 还原 氧化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C 2. C 3. D 4. C 5. D 6. D 7. C 8. B 9. A 10. D 11. C
12. (1)B (2)C+2CuO2Cu+CO2↑ 还原
13. (1)C和CuO Cu CO2 CuO CO (2)①C+2CuO2Cu+CO2↑ ②2Cu+O22CuO ③C+CO22CO
14. (1)CO2 Cu (2)+2 (3)C+2CuO2Cu+CO2↑
15. (1)C+2CuO2Cu+CO2↑ CuO (2)黑色粉末中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操作简单(或其他合理答案) (4)液体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16.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二氧化碳质量=20g-15.6g=4.4g。 
(2)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
C+2CuO2Cu+CO2↑
160 44
x 4.4g
= 解得x=16g
答:(1)生成4.4g二氧化碳;(2)有16g氧化铜参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