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实录-第6课 快乐的少年:叮铃铃 人音版(简谱)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音乐实录-第6课 快乐的少年:叮铃铃 人音版(简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1-15 09:0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快乐的少年:叮铃铃 实录
教学目标   1、聆听《叮铃铃》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和情趣,深刻体会词在歌曲中的作用,热爱音乐。   2、分组合作表现二声部,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3、唱准变化音   重难点:二声部教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鞠躬)
生:阳主任好!(坐着)
师:同学们好(再次鞠躬)
生:阳主任好(多数同学自觉站起来)
师:知道我是来听课的还是来上课的?
生:上课!
师:为什么?
生1:感觉
生2.:你向我们问好了。
师:噢,向你们问好了就应上课,那好吧,今天这节音乐课我来上,你们叫我阳老师吧!我喜欢你们这样叫我(再次问好)。同学们好!
生:阳老师好!
师:谢谢你们,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师:你们看,这个音你们认识吗?
板书简谱: 3(mi)
生:3 — — —(唱)
师:听听音高(师在钢琴上弹奏音高)
生:(按音高再唱)……
师:这个音呢?6(la)
生:唱
师:这可不准啦,来,让我们给它搭搭楼梯,看它到底有多高。(在3mi和6la中间加入4fa、5so。然后去掉4fa、5so,让学生体会音高。)
师:能把这两个音同时唱出来吗?
生:能(分组同时演唱 6
3
师:像这样能同时唱出不同音高并能唱准的学生可能干了,你们真不错。知道这种演唱形式叫什么吗?
生:合唱
师:看来你们懂的音乐知识还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一首能同时唱出不同旋律音高的合唱歌曲:《叮铃铃》,请大家翻开书。
师:请听老师唱一遍,仔细听,老师唱的是哪一个声部
生:……
(同样方法分别演唱不同声部,让学生分辨,以此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好习惯。原本五年级的学生对二声部歌曲应该不陌生,但这个班学生基础较差,据任课老师讲,本班学生从没唱过多声部歌曲,连一个声部也很难唱准。因此老师也难得再让他们去碰多声部歌曲了。)
师:你们喜欢哪个声部
生:一声部….二声部(多数同学喜欢一声部,个别学生说到二声部)
师:喜欢二声部的同学最不简单,因为二声部是很美但却不容易唱好的一个声部,喜欢二声部的同学说明他们有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你们真能干(以此激励学生学习二声部的兴趣,同时也告诉他们要养成用心聆听的习惯)。一声部如果比作我们音乐教室的框架的话,二声部就是教室内美丽的装饰,他们互为融合,才有这天籁之音,你们听,看谁能同时感受到两个声部为我们带来的美(播放演唱示范带)
生1:我听到了二声部,真的很美
生2:是的,一声部也好听,但是两个声部在一起更动听。
(听前适当引导,让学生养成用心聆听多声部歌曲习惯,以此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师:想不想来唱唱?
生:想!
师:敢把这两个声部同时唱出来吗?
生:敢!
师:好,老师放录音,请你们用最小的音量随录音一起来唱唱,你喜欢哪个声部唱哪个声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整体美,不规定哪组唱何声部,让学生自己选择声部演唱,学生会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感知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想学的欲望。)。
生:…..
师:挺好的,有那么一点合唱的味道,但不够,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们还不熟悉各声部的旋律,音乐的美是由不同的旋律变化带来的,不知道音高变化,当然唱不好了,不过没关系,只要你用心,我们很快就会掌握。请同学们用手指着二声部旋律,仔细听听
(一声部旋律比较明显,学生容易掌握,二声部比较一声部要难一些,先从难点入手,学生会容易掌握一些。)
师:请随我一起唱起来
生:随老师一起唱旋律
师:我不唱了,你们敢来吗?
(调动激情)
生:敢!(随钢琴伴奏轻唱)
师:钢琴我也不用了,还敢来吗?
生:敢!(随教师指挥再次轻唱)
(脱离拐杖,自己走路。合唱教学最大的问题在音准上,很多时候我们怕学生音不准,因此不敢离开钢琴伴奏,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视唱,其实放放手,学生更能主动学。)
师:真不错,你看,这么复杂的旋律也没有难倒大家,好!(竖大拇指)你们用心听我唱,看看和你们刚才的演唱有什么不同?
师:声音由弱到强,并强化“叮铃、叮铃”的顿音演唱,并在演唱中用手势提示升5so的音高变化。
生1:您的声音是慢慢变大声的,我们没有。
师:声音由弱到强,用音乐符号表示是这样的∠,这叫渐强,那我们来试试。
生:随老师的指挥再次演唱
师:你们看看书上,歌词“叮铃、叮铃”的音上有一个特殊的符号,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顿音记号
师:记有顿音记号的音怎么唱?
生:跳跃短促地
师:说得很好啊,为什么不这样唱呢?来,再来一次。
生:再次演唱二声部旋律
(在音准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就要开始注重音乐的情感变化了,一味地强调音高,脱离音乐本声,是会失去学习的动力的)
师:同学们看这个#5so音,音的左上角有一个特殊的符号,知道叫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这是一个升记号,也叫变音记号,你听(师唱),记有升记号的5so音怎样变化了?
生:好像不准了
师:听得挺好呀,假如5so是住在五楼的朋友,6 la是住在六楼的朋友的话,升5so在那里呀?它记不住在5楼,也不住在6楼,她在5、6楼的中间,上不去也下不来,没房子住,听起来当然这个样了。有意思吧,那好,再唱唱。
生:演唱
(讲解音乐读谱知识,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形象、生动、直观。)
师:记住二声部的旋律了吗?你们唱,我来记,看我记的对不对。(师用图谱记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生:唱 (师记谱)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师:能不看书,看老师的图谱演唱吗?
生:好(学生很快记住旋律)
师:心里有了旋律,歌词就太简单了,对吧?让我们一起来唱唱。
(记忆旋律,用形象的图谱会很好,不要一味地唱,学会把音乐旋律勾画出来)
生:唱二声部歌词。
师:你们觉得最美的是哪一句?
生:“那时我们赶羊群”。
师:为什么?
生:?(学生有体会,但说不出为什么,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学生的音乐知识还有限,可以不强求)
师:听老师唱唱你就知道了(感受升记号在这里的妙用)
生:我知道了,很自豪的
师:怎么听出自豪的?
生:?
师:如果老师把升5so唱成不升,你们听听有什么变化?(唱)
生:那种自豪和快乐就少了,就好像只是告诉我们,“我们在赶羊群”,但有了升记号,就显得更加自豪了。
师:说的多好!那你们来体会体会。
生:……(唱最后一句:“那时我们赶羊群”。学生声音美了不少。)
师:是啊,这句太美了,一个音的改变,音乐的情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肯定还有很多你们认为很美的乐句,这样吧,把你的喜爱用歌声来告诉我,我会感受到的。
生:(再次演唱二声部歌词。)
(培养学生真情歌唱,不是一句话,应落实在细微之处,触动学生真情涌动)
师:二声部唱会了,一声部就更简单了,随老师一起来唱唱吧。
师生:唱歌词
师:你能唱给老师听听吗?
(简单几次演唱,学生一般还是不易唱准确的,单独抽唱,更能发现问题)
生:……
师:一声部和二声部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1:一开始二声部是四个相同音后再到的6 la音上,而一声部一开始就上走。还有中间部分是一个长音,后来又是一些加花的音,还有后面也不同……(其实这个孩子已经说得很细致了,学生是有潜力学好的)
师:你真细心,是个用心的孩子。那同学们随我的钢琴伴奏唱唱这段旋律,我请这位善于观察的同学模仿老师的绘谱方法来把谱记下来好吗?
生:(鼓掌)
师:让我们来唱唱旋律,看对不对
师生:边唱边改谱。
(让学生记谱,学生会更感兴趣,同时记忆会更深刻)
师:好!不错的记谱,让我们随谱把歌词唱出来吧。
生:……
师:我们来看看两个声部旋律的结尾部分,相同吗
生:不同
师:能唱出来吗?
生:能(学生分成两组演唱最后一句:“那是我们赶羊群”)
师:好,同学们可以看书,可以看黑板上两个声部的旋律图谱,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部分合唱。
生:合唱两声部旋律
(通过图谱和反复演唱,学生演唱效果不错,比课前预想的好多了)
师:(为学生演唱鼓掌)没想到初次演唱这么难的合唱歌曲,你们竟能唱得这样好,了不起的五.一班!
师:好,能唱合唱部分了,齐唱部分还难吗(鼓励的眼神)?
生:(积极性特高,急着开始演唱齐唱部分歌词)。
下课铃声响
师:看来合唱歌曲不难,挺有趣的,对吧?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索,相信你们一定又会有更多的发现!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