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验证雨的形成。
3、情感目标: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师:说出下雨前有哪些现象?
生:猜想:雨是怎样形成的?
生:可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师:(相机板书:水蒸气??遇冷)
师:那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并不太清楚,怎样验证呢?
生:做实验。
二、引导探究
那么你准备怎样来做这个实验,要用到什么材料呢?请同学讨论一下。
师:老师这里有个友情提示,可以降低你们实验难度,师出示问题:1、怎样得到足够多的水蒸气呢?2、用什么方法制造冷的条件?
生:读单元页上的小诗(可受到启发)
师:我相信有了这两个提示再加上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想出好的实验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正确与否。
师:你们仔细观察实验桌上的材料(铁架台,酒精灯,烧瓶,胶塞,玻璃管 ,碎冰, 水 ,铝盘,铁丝网),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师: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实验方案。
生:生汇报——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就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再用冰使水蒸气遇冷。
师:实验方法设计好了,下面我们该做实验了,在实验前老师还要提醒你们几点,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生:自己读注意事项。
师:老师希望你们小组实验时注意安全,认真实验。
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随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三、构建新知
师:我们的实验到此为止,其它仪器不要动,把酒精灯轻轻的从三脚架下移出来,并熄灭它。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生:我们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形成许多白气,然后凝结成小水滴,水滴越来越大,最后掉了下来,我们得到结论:雨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
五:小结:雨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
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工降雨。
谈谈水的三态是如何变化的,交流还知道那些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哪些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六:拓展:
师:让我们根据教材34页的8幅图,写一篇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的科学童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