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5 11: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
一、淝水之战
1.下列成语出自淝水之战的有(? ??)
①破釜沉舟 ②三顾茅庐 ③纸上谈兵 ④草木皆兵 ⑤风声鹤唳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④⑤
2.抓住特征,根据独特之处来加深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比如383年,494年,626年都是“一肩挑两头”(中间一个数,挑左右两个相同的数)的年代。你会把383年和哪一场战役联系在一起呢(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城濮之战
3.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它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次战役是指(? ) 21cnjy.com
A.?牧野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
4.公元383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
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C.?长平之战???????????????????????????D.?官渡之战
5.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反映了公元383年苻坚以80万大军企图统一江南,却以失败告终的淝水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 2·1·c·n·j·y
A.?前秦和东晋???????????????????????B.?前秦和西晋???????????????????????C.?北齐与东晋???????????????????????D.?北周与西晋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6.“(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2-1-c-n-j-y
A.?周平王迁都洛邑???????????????????B.?商鞅变法???????????????????C.?张骞通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
7.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21*cnjy*com
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
8.“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
A.?严禁贪污????????????????????????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实行汉化政策
9.“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回族的形成???????????????????D.?唐蕃“和同为一家”
10.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女真族????????????????????????????????B.?鲜卑族????????????????????????????????C.?党项族????????????????????????????????D.?契丹族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1.下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面,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历史主题( ???)
A.?秦汉时期北方的城市生活????????????????????????????????????B.?明清时期北方的服饰演变 C.?宋元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D.?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交融【版权所有:21教育】
1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交融高潮的原因有(? )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各民族错居杂处
③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④民族隔阂、民族偏见趋于消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于(??? )
A.?西晋后期??????????????????????????B.?三国时期??????????????????????????C.?东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
14.魏晋时期的民族关系,我们用下面哪一个词来概括最为合适(??? )
A.?开放发展???????????????????????????B.?分裂对峙???????????????????????????C.?民族交融???????????????????????????D.?交往统一
15.“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这些信息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融合???????????????????????????B.?在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
四、材料探究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
﹣﹣摘自中新网
材料二:“太和改革”由孝文帝亲自设计和主导,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派阻挠和挑战的时刻,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
﹣﹣摘编自《北京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请你再列举出两项他所实行的其他汉化措施。
(2)因当时北魏孝文帝的年号是太和,这场改革也被称为“太和改革”。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如何?
(3)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迁都示意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等《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21教育网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21·cn·jy·com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一,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18.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www.21-cn-jy.com
(1)“魏主”是谁?发生于何时?
(2)魏主的这个诏令改革还有哪些方面?
(3)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一、淝水之战
1.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谢石、谢玄败苻坚于淝水,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苻坚以“投鞭断流”表明其军队强大;苻坚望东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是晋兵,胆战心惊,最后溃败,一路上“风声鹤唳”。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选项④⑤符合题意;①破釜沉舟与项羽的起义军同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相关;②三顾茅庐是刘备拜访诸葛亮;③纸上谈兵是与战国时期赵国同秦国的长平之战相关;选项①②③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④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成语典故,需要将文学与历史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2. 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383年的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史上战役时间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383年“,结合所学可知,淝水之战发生在383年。【来源:21cnj*y.co*m】
3.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83年8月,前秦苻坚率军南下进攻东晋。面对强敌压境,东晋统治者赞同主战派丞相谢安的主张,决定奋起抵抗。淝水之战中,前秦政权被东晋战败,前秦政权瓦解。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它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C项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它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淝水之战相关知识的掌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 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公元383年”“前秦的统治瓦解”,结合所学知识:383年,淝水之战,东晋打败前秦,此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B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淝水之战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记忆。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淝水之战的影响 ,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5. A
解析: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故答案为A。 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和意义。 ?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6. D
【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魏主”、“ 易姓建都 ”、“制礼乐、兴制度”可以判断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准确把握,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少数民族封建化运动。
7. D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对孔子的重视,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而维护封建统治,D选项符合题意。 迁都洛阳期间,北魏已经统一了黄河流域,A选项排除。 山东不属于江南地区,B选项排除。 孝文帝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法家强调的是变革,不可能是为了笼络守旧势力,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准确把握,北魏孝文帝对孔子的重视,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而维护封建统治。
8. D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反映的是孝文帝下诏在朝廷禁止说鲜卑语,该说汉语,体现了孝文帝实行的汉化政策,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解题关键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的准确把握。
9. B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胡汉联姻 ”“ 鲜卑姓氏改为‘元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为了学习汉民族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思考。解答时,一定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回答,就可以顺利回答。
10. B
解析: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项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北魏政权建立的识记能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1.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胡人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根据题干信息,胡人牛耕说明少数民族学会了从事农业生产,汉人胡食说明汉人学会了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所以,两幅图体现的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细心看图片,理解图片含义,之后归纳概括。解题时,直接归纳概括难度较大,可以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2. D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汉化为主,各民族错居杂处,相互学习,民族隔阂、民族偏见趋于消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D项①②③④都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交融高潮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交融高潮的原因。
13. A
解析: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语句“ 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4.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境内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民族融合使中原地区的汉族增添了新鲜血液。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接受汉化,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极,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所以民族交融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魏晋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
15. A
【分析】“胡人汉服”体现出汉族服饰、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汉人胡食”体现出少数民族饮食对汉族的影响,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即民族交融。 A项民族融合,符合题意。 B项对外交往,不符合题意,“胡”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C项国家统一,不符合题意。 D项经济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
四、材料探究
16. (1)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等。 (2)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惟改革创新者胜等。
解析:(1)根据材料“ 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 ”可知体现的是汉化措施是改汉姓,其它汉化的措施如 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进行通婚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的影响需要从少数封建化、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及增强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3)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可知启示需要从顺应历史潮流、与国情相结合、统治者的坚强领导、开拓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 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等。 (2)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惟改革创新者胜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7. (1)从平城迁到洛阳。 (2)原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或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
意义: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人新的活力。 (3)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北魏都城变化是 从平城迁到洛阳。 (2)原因:根据材料“ 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 ”、“ 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 ”、“ 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 ”、“ 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 ”进行直接归纳即可。 意义:结合迁移的原因进行分析即可,需要从 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洛阳的繁荣、加强民族交融等方面进行思考。 (3)特点:根据材料“ 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汉化的特点是 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 故答案为:(1) 从平城迁到洛阳。 (2) 原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或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
意义: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人新的活力。
(3) 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8. (1)北魏孝文帝,494年。 (2)迁都洛阳(494年);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用汉制,学汉礼。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分析】(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改拓跋氏为元氏与孝文帝改革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因此“魏主”是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发生于494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有494年迁都洛阳;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以此确定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教材内容学会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以此确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