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城高升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选择题 (5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2.观察下面选项,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①妾一(侧室)大哥(25岁) ②妾二(侧室)二哥(22岁)
③妻(正室)三哥(20岁) ④妻(正室)四哥(14岁)
A.① B.② C.③ D.④
3.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齐东的莱夷,并且在齐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周公旦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制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强化了中央权力 D.促进了文化整合
4.国学家钱穆指出“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是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5.《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三公九卿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度
6.秦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
A.丞相 B.郡守 C.太尉 D.御史大夫
7.秦朝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减少重大事情决策失误
C.促使中央官员彼此牵制 D.体现国家治理民主科学
8.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朝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秦以来的中枢权力体系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9.钱穆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据此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选官依据是
A.门第高低 B.军功大小 C.道德和学问 D.财产多少
10.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A.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 B.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
C.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11.《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1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13.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记录了212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82名“贤”相和26名“奸”相。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震慑官员 B.罢除丞相 C.强化君权 D.整治朝纲
14.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君主专制强化 B.皇权受到制约
C.地方权力削弱 D.世袭制度消亡
15.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16.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
A.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所有公民 B.雅典民主范围的狭隘
C.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 D.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
17.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18.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C.罗马法实现了真正的人人平等 D.罗马法为今天欧美国家直接使用
19.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进行议会改革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权利法案》的颁布
20.“据俄新社2015年11月23日消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将向议会提议,批准英国参与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行动。”该提议能否通过取决于
A.议会对提议的支持率 B.国王对提议的态度
C.民众对议会的满意度 D.国王对首相支持度
21.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2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23.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24.”驴象之争”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代名词,从实质上看,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反映两党相互攻击对方
B.两党政治信仰差别明显
C.两党代表的阶级本质相同,共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他们是从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移植过来的
25.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以上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现代化道路的一个相同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民族性 C.普适性 D.法治化
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是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4分)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6分)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6分)
27.材料一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记事本末》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有什么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军机处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28.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制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过,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8分)
(2).材料二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什么?并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5分)
(3).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三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5分)
参考答案
1-5 CCDDD 6-10 DBCAD 11-15 CDCAA 16-20 CDBDA 21-25 DBBCD
【解析】
26.(1)制度:察举制。(2分)说明: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2分)
(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2分)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4分)
(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6分)
27.(1)秦朝,加强中央集权(4分)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4分)
(3)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2分)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2分)
(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4分)
28.(1)特点:直接民主;少数服从多数。(4分)局限性: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人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4分)
(2)改变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分)原因: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 (3分)
(3)问题:解决民族独立和确立现代政治体制问题。(2分)“控制自己”:中央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平衡。(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