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春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富春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9-23 19: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8学年富春高级中学第一学期第1次阶段性测试
高三地理科试题卷
命题人:潘红玲 审核人:江军平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 (30 × 2 = 60分 )
2009年7月22日将出现日全食天文奇观,我国部分地区位于全食带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日食“食分”是用来表示日食程度的天文概念。它是指日面直径被月球遮掩部分与太阳直径的比值。以太阳的直径作为1,如果食分为0.5,就表示太阳的直径被遮掩了一半;可见,日偏食的食分总是小于1;如果食分为1,则表示太阳的整个圆面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日食“食甚”是指一次日食最大“食分”出现的时刻。
材料二:2007年7月22日日食路径图
1.下列地区可成为这次日全食最佳观测地之一的是(  )
A.华北平原 B.辽东半岛
C.海南岛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如果去台湾岛南端观测这次日食,
预计食甚时观测到的日食景象为(  )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4日14:38(北京时间5日凌晨3:38)成功发射升空。据此读图回答3—4题:
3.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点附近 B.乙点附近
C.丙点附近 D.丁点附近
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甲点时( )
A.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B.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最大值
C.北半球昼短夜长 D.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盛行偏南风
下图中,虚线MH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②该图表示南半球③MH为晨线④NH为晨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此时,北京时间为7月 ( )
A.6日12时 B.7日12时 C.6日24时 D.5日24时
家住北京的王先生酷爱旅游,他在图中所示P点旅游时,拍摄下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与日出同步)。王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北京时间5时30分,据此判断7—9题。
7.王先生拍摄照片时,P城当地时间为
A.3:30 B.7:30 C.11:30 D.13:30
8.这一天的北京夜长约为
A.9小时 B.11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9.这一天,P城国旗杆的杆影朝向与长度变化的规律正确的是( )
A.西北—北—东北 长—短—长    B.西北-北-东北 短-长-短
C.西南-南-东南 长-短-长 D.西南-南-东南 短-长-短
10.下面少数民族对话,你认为哪个对: ( )
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
B.鄂伦春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高,夏季白昼长,日照长,故太阳辐射最强”
C.维吾尔族人说:“我们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最强”
D.藏族人说:“我们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少,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因此太阳辐射最强”
11、谚语说冬季“十雾九晴”的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 ( )
A.晴天时,大气中尘埃多,凝结核多,易成雾
B.晴天时,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多而成雾
C.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气温低,水汽易饱和而成雾
D.晴天时,地面水汽蒸发强易成雾
读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
12.山脉南侧河流a的北岸沉积现象明显,判断该河流的流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13.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莫霍面以上为地壳 B.莫霍面以下为地核
C.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 D.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
14.读下列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 )
甲图比例尺比乙图大
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C.甲图实际坡度比乙图大
D.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12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流水搬运作用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16、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土地沙化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和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
A.10米 B.40米 C.80米 D.110米
18.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量,发现高浓度的农药残留。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个地区? ( )
A.甲 B.乙 C.丙 D.丁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面积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地:
19.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暖热的气候 B、可溶性岩石 C、平坦的地形 D、茂密的植被
读下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22.图2—5—8为“北京市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的气温变化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3月9日白天与黑夜的气温都比3月8日低
B.3月8月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
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
D.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的反射作用
23.右图表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示意图”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的等温线 ( )
①向高纬凸出 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出 ④向南凸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4.下图为某地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①<②<③ B.气温:甲地<乙地
C.气流:乙地流向甲地 D.天气: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
读下图,完成25题。
25.近年来,乙处海域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是
A.缩小—蒸发量大,且几乎无河流汇入
B.缩小—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扩大—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扩大—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读左图,回答26题。
26.图中⑤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
A.在褶皱运动之前
B.在断层运动之后
C.在断层运动之前
D.比图中⑧处岩层形成时代早
读右图,回答以下27题。
27.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现象”图5为某地春分日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以下2题。
28.以下有关逆温现象的正确说法是( )
A.多云的夜晚易出现逆温
B.出现逆温的情况下,近地面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C.在逆温层中大气对流运动更加显著 D.逆温层不利于飞机飞
29.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出 ( )
A.若该处山顶终年积雪,则此山海拔最低为3千米 B.该地位于热带地区
C.图示现象多出现在乡村地区
D.逆温只可能出现在暖锋锋面附近
30.右图表示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影响沿线地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正午太阳高度
C.天气状况
D.昼夜长短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ab之间的水平实地距离约为:    千米。(1分)
(2)c与b的相对高度最大不超过:     。M处悬崖最低高 米(2分)
(3)在图中恰当位置用图例“→”画出一条可能发育的最长河流,并用图例“=”标出
水库最佳坝址。(2分)
32.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分)
(1)试分析造成A、B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C处与D处相比较,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处,试分析形成原因。(3分)
(3)按照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图示地区地势最低点和最高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2分)
①680米 ②780米 ③880米 ④980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3. 读右图,当太阳直射甲点时,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在图中,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 。(4分)
(2)乙地日出的时刻为 点。(2分)
(3)要乘飞机从甲地到丙地,当飞行速度和飞行的高度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其飞行路线如何确定,能够从理论上实现节省时间和能源的目的?(2分)
34.如下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北极星平均仰角为42度。完成下列各题。(6分)
(1)此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A地此日昼长约 小时。
(3)B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35.下图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6分)
(1)该图,从地貌形态来看,属于 ;(2分)从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属于 。(2分)
(2)这种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什么关系?(2分)
36.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中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8分)
材料1: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2: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1)读材料1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2和图乙丙,“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原因。
2008学年富春高级中学第一学期第1次阶段性测试
高三地理答题卷
座位号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    千米。(1分)(2) 、    米。 (2分)
(3)绘制在上图上(2分)
32.、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分)
(1)
(2) ________处,原因:
(3) ( )
33. 读右图,当太阳直射甲点时,回答下列问题。(8分)
(1)  - 。(4分)
(2) 点。(2分)
(3) (2分)
34、完成下列各题。(6分)
(1) 。 (2) (3) 。
35、右下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6分)
(1) ;(2分) 。(2分)
(2)(2分)

36.(8分)
(1)(3分)
(2)(3分)
(3)(2分)
地理第一阶段测试参考答卷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C C D B B A C D C B B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 B B C B A C D B C B B C
31:(1)22.2(22)
(2)50米 40米
(3)见图
32、(1)造成A、B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是地形地势不同(1分);A 地是山地,地势高,气温偏低,B地是盆地(洼地),地势低,气温偏高(1分)
(2)C(1分)因为C处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气流上升,多地形雨(1分);
D处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降,降水少(1分)
(3)D(2分)
33、(1)180°——60W° (2)0 (3)先向北后向南。
34、(1)80°W 23°N(2)16小时 (3)46°
35.(8分)
(1)山脊 向斜 (4分)
(2)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成为山脊(或山)。(4分)
36.(8分)
(1)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
(2)农业: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适合筑港。
www.
27题图
M
M
34题图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M
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