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1.2时间和位移课时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1.2时间和位移课时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16 11:4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1-2时间和位移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下列数据中记录时刻的是()
A. 从一楼走到三楼需要2分钟 B. 看一场电影用小时
C. 会议从9点开始 D. 离期末考试还有5天
如图所示,从高出地面3m的位置A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C点,则小球由A点到C点的位移大小为(  )
A. 3m
B. 5m
C. 8m
D. 16m


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与地面相碰后竖直向上弹起,上升至2m高处被接住,这段时间内小球的位移和路程大小分别是
A. 2m、7m B. 5m、5m C. 3m、7m D. 7m、3m
一小球从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面顶端沿圆弧滑至底端,如图所示。则物体在该运动过程中(  )
A. 位移大小是R
B. 位移大小是
C. 路程是2R
D. 路程是

下列说法中表示的时间是1s的是(  )
A. 第3s内 B. 第3s末
C. 前3s内 D. 第2s初到第3s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球可以视作质点
B. 建立质点概念的物理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C. 古代“刻舟求剑”故事中,刻舟求剑者的错误在于错选了参照系
D. 第4s末和第5s初指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二者对应同一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移、速度、力都是矢量
B.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运动的描述是相同的
C. 描述物体运动时,只有体积小的物体才能可视为质点,体积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D. 单向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就是路程
下列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 位移、时间、速度 B. 位移、质量、加速度
C. 速度、位移、加速度 D. 路程、时间、瞬时速度
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秒很短,所以1秒表示时刻
B. 第3秒内是指一个时刻
C. 12秒80是男子110米栏最新世界纪录,这里的12秒80是指时间间隔
D. 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间隔
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是一个很小的物体
B. 某学校上午第一节课是8:15上课,这是指时刻
C. 高速公路的限速标志上的100?是指平均速度
D. 位移是用来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用来描述曲线运动的
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 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 位移?m比5?m小
D. 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都是矢量
现代战争是科技之战、信息之战,某集团军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过程,在基地导演部的大型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如图所示是蓝军由基地A分三路大军进攻红军基地B的显示,若用s1、s2和s3分别表示三路大军的位移,则由大屏幕的显示图可知()

A. B.
C. D. 三者关系无法确定
一个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行一周后回到原地。它在运动过程中路程、位移的大小的最大值分别是(  )
A. 0?? B. 2R? ?2R C. 2R??? D. ? ?2R
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三个质点同时由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不同
B.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都相同
C.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D.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2016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珠海横琴绕圈赛于9月25日下午1点准时发枪,起、终点设在横琴网球中心的同一位置,参赛车队绕横琴岛骑行5圈,全程公里,意大利选手本法托以1小时52分钟的成绩摘得冠军,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下午1点指时间,公里指位移
B. 1小时52分钟指时刻,夺冠运动员的位移为零
C. 1小时52分钟指时间,本法托的平均速度为0
D. 下午1点指时刻,本法托的平均速度为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如图为甲、乙、丙三个军事小分队进行军事行动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
B. 甲、乙、丙三个分队的位移相等
C. 甲、乙、丙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相等
D. 甲、乙、丙三个分队运动的路程相等

一个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 在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 第5s内的加速度方向与第6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 在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
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前5s内物体的(  )
A. 路程为65m B. 位移大小为25m
C. 速度变化量大小为 D. 平均速度大小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一质点沿x轴方向运动,开始时位置为x0=-2m,第1s末位置为x1=3m,第2s末位置为x2=1m,若规定x轴正方向为正,则第1s内质点的位移为______m,第2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如图所示,质点从A点出发逆时针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其位移的大小为______ ,路程是______ .若质点运动1周,则其位移大小为______ ,路程是______ ,在此运动过程中质点的最大位移是______ ,最大路程是______ .
如图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则物体在0~2s内的速度为 ______ m/s;2~4s速度为 ______ m/s;5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是 ______ m,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一人先向西走4米,又向北走3米,则此人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______ 米;?路程大小为______ ?米.
一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和R的半圆弧由A点经B点到达C点经历的时间为t,如图所示,则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
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圈运动了一周,如图所示,则其位移大小为______,路程是______.若质点运动了1周,则其位移大小为______,路程是______,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______,最大路程是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0分)
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工作的仪器,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如图为由A→B打点所得到的一条纸带.

(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
(2)从A→B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__cm;
(3)从A→B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如图甲,一根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若测得OA=OC=7cm,AB=3cm,则

(1)0.2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
(2)0.6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
(3)0.8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是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
(4)1.0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
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所示,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s.则小球在4位置的瞬时速度约为_________m/s,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为_______m/s,在该过程中的加速度大约为_______m/s2 (结果保留两为有效数字)

Ⅰ某运动物体在xoy平面内,由起点(3m,1m)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1m,4m),然后又由点(1m,4m)沿直线运动到终点(5m,5m).

(1)在给定坐标系中画出物体运动的轨迹;
(2)通过计算得出物体由起始点运动到终点的位移大小为? ? ? ? ? ??m.
Ⅱ?在研究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的某次实验中,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试根据纸带求解以下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纸带的?????????(填“左端”或“右端”)与物体相连;
(2)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s;
(3)BD段对应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_m/s;
(4)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C时物体瞬时速度的大小为vC=__________m/s;
(5)物体在对应纸带上计数点C、D间运动时具有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_m/s2.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1m的半圆弧从A点沿圆弧轨迹运动到C点,用时5s,求整个过程中: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如图所示,汽车先向东行驶5km,又向西行驶8km,若以汽车开始运动时为坐标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试求:
?
(1)汽车在最东边和最西边的位置坐标;
(2)汽车运动过程中整个过程的位移和路程.




小强同学从家出发步行到学校,要向东走400 m,然后再向北走600 m,最后再向东走400 m才能到达学校,所用时间为10 min,如图所示,则:

(1)他从家到学校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多少米?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多少?


一质点沿x轴运动,如图所示,t1时刻质点位于x1=-3m处,t2时刻质点到达x2=5m处,t3时刻到达x3=-7m处,则:

(1)物体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2)t2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3)t1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从一楼走到三楼需要2分钟,2分钟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故是时间间隔,故A错误;
B、看一场电影用1.5小时,1.5小时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故是时间间隔,故B错误;
C、会议从9点开始,9点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故是时刻,故C正确;
D、离期末考试还有5天,5天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故是时间间隔,故D错误;
故选:C。
时刻是某一瞬间,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的间隔.第3秒末和第4秒初表示同一个时刻,第3秒内和第4秒内都表示1秒钟的时间.
本题考查对时间和时刻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区别的能力.要注意生活中的时间与物理上的时间意义的不同.
2.【答案】A
【解析】解:球上升5m,又下降8m,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全过程的总位移的大小x=3m。
故选:A。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解决本题的关键区别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3.【答案】C
【解析】【分析】
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从初位置到末位置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
本题考查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位移是矢量,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大小等于起点和终点直线距离的大小。
【解答】
小球的初位置距地面5m,末位置距地面2m,则在这段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为:x=5m-2m=3m,方向竖直向下,
路程为:S=5m+2m=7m,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分析】
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
?本题是基础题,紧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抓住位移的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解答】
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为,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A

【解析】解:A、第3s内是指第3个1s的时间,故表示1s;故A正确;
B、第3s末表示一个瞬间,故为一个时刻;故B错误;
C、前3s内是指3s的时间;故C错误;
D、第2s初到第3s末是指2s的时间;故D错误;
故选:A.
明确时间坐标轴中对于时间和时刻的规定,能正确区分时间和时刻,并明确各种说法中所对应的时间.
本题考查时间和时刻的名称,要注意第n秒内是指第n个1s内的时间.
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只要掌握了参考系和质点的定义就能解决此类题目,故要加强概念的学习。
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能可做质点。参考系是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时间对应一个线段。
【解答】
A.“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球不能看做质点,否则就没有自转了,故A不正确;
B.质点在生活中并不存在,是理想模型法,故B正确;
C.“刻舟求剑”故事中,刻舟求剑者的错误在于错选了船为参考系,故C正确;
D.第4?s末和第5?s初指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同一个点,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7.【答案】A

【解析】解:A、位移、速度和力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是矢量。故A正确;
B、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总要选取一个参考系;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往往不同。故B错误;
C、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中没有影响或影响不计时,可以把物体当成质点处理,与体积的大小和质量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的长度,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但不能说单向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就是路程。故D错误。
故选:A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往往不同。看做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不计;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该题考查直线运动的相关的物理量的内涵和外延,要求对这部分的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8.【答案】C

【解析】【分析】
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
矢量与标量明显的区别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属于基础题。
【解答】
A.时间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位移和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A错误.
B.位移和加速度都是矢量,质量是标量,故B错误.
C.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都是矢量,故C正确.
D.路程、时间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瞬时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解:A、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不是在于长短的不同,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时刻是指时间点,1秒很短,1秒也表示时间。故A错误;
B、第3秒内是第3s初到第3s末1s内的时间,是一段时间,故B错误;
C、12秒80是持续的,是指时间间隔,故C正确;
D、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0时刻到5s末这5s的时间,故D错误。
故选:C。
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10.【答案】B

【解析】解: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没有大小和形状。故A错误。
B、上课时间是8点15分对应的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所以是时刻。故B正确;
C、限速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C错误;
D、位移和路程既可以用来描述直线运动也可以描述曲线运动,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故D错误。
故选:B。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时间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平均速度研究的是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研究的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该题考查对多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其中时间是关键:时刻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通常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对应时间轴上的时间段,与某一过程相对应.属于基础题目.
11.【答案】A

【解析】解:AB、物理量按有无方向分为矢量和标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故A正确,B错误。
C、矢量的大小是其绝对值,位移-10?m的大小为10m,比5m大,故C错误。
D、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时间是标量,故D错误。
故选:A。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矢量与标量的区别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矢量的大小是其绝对值.
12.【答案】C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三路大军的初末位置相同,所以三路大军的位移相同,即s1=s2=s3,故C正确。
故选:C。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可以用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本题考查了位移的定义,知道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
13.【答案】D

【解析】【分析】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
【解析】
只要是物体在运动,物体的路程就要增加,所以路程的最大值是在最后停止运动的时候,此时的路程为圆的周长,即为2πR;
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最大值是物体在圆的直径的两端的时候,所以最大的位移为2R。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分析】
位移等于物体首末位置的距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解答】
AC、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首末位置距离相等,知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A错误、C正确;
B、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路程不同,故平均速率不同,故B错误;
D、做曲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方向沿该点的切线方向,知质点速度方向不是任意时刻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分析】
明确位移与路程的区别,知道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指物体经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明确时间与时刻的区别,知道时间是指时间间隔,而时刻为时间点;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本题考查位移与路程、时间和时刻,要注意物理学中有很多相近知识点,在学习中要注意正确理解。
【解答】
A.下午1点是比赛开始的时刻,而82.9公里表示轨迹的长度,故为路程,故A错误;
B.1小时52分指时间间隔,起、终点设在横琴网球中心的同一位置,夺冠运动员的位移为零,故B错误;
C.1小时52分指时间间隔,夺冠运动员的位移为零,所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也是0,故C正确;
D.下午1点是比赛开始的时刻,而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0,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AB

【解析】【分析】
根据初末位置的距离比较位移的大小,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初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解答】
AB.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小分队的运动轨迹不同,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但是初末位置相同,则位移相等,故AB正确;
C.三个分队的位移相等,但是运动时间未知,则无法比较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甲乙丙运动轨迹的长度不同,则路程不同,故D错误。
故选AB。
17.【答案】BD

【解析】【分析】
在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根据这些知识分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识别问题,关键要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要注意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解答】
A.根据图象知,在0~5?s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5~6?s内沿负向运动,则t=5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故A错误;
B.v-t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则图象的上、下面积大小相加得到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故B正确;
C.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第5s内与第6s内的斜率相同,则第5s内的加速度方向与第6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故C错误;
D.在0~4?s内的路程为,物体的平均速率为:,故D正确;
故选BD。

18.【答案】ABD

【解析】解:由v=gt可得,物体的速度减为零需要的时间t==s=3s,故5s时物体正在下落;
A、路程应等于向上的高度与后2s内下落的高度之和,由v2=2gh可得,h==45m,后两s下落的高度h'=gt′2=20m,故总路程s=(45+20)m=65m;故A正确;
B、位移h=v0t-gt2=25m,位移在抛出点的上方,故B正确;
C、速度的改变量△v=gt=50m/s,方向向下,故C错误;
D、平均速度v===5m/s,故D正确。
故选:ABD。
竖直上抛运动看作是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明确运动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即可求出各物理量.
竖直上抛运动中一定要灵活应用公式,如位移可直接利用位移公式求解;另外要正确理解公式,如平均速度一定要用位移除以时间;速度变化量可以用△v=at求得.
19.【答案】5;-2

【解析】解:第1s内质点位移
△x1=x1-x0=[3m-(-2m)]=5m
在第2s内质点位移
△x2=x2-x1=(1m-3m)=-2m;
第2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5;-2.
位移在直线坐标系中的计算公式为△x=x末-x初,可以利用此公式来解决.
在直线坐标系中位移的计算需注意:坐标之差、末减初.符号代表方向.
20.【答案】0;2πR;R,;πR,;2R;πR

【解析】解:一质点由A点开始绕半径为R的圆圈逆时针运动了一周,首末位置重合,所以位移为0,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等于2πR.
质点逆时针运动了周,首末位置的距离为,所以位移大小为.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s=×2πR=.当两物体位置相隔最远时,位移最大,所以最大位移为2R.最大路程为运动轨迹的最大长度,为.
故答案为:0,2πR,R,πR,2R,πR.
解答本题应掌握: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首末位置的距离.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理解路程和位移的定义,并能正确求解位移和路程的大小.
21.【答案】1 ?0 ?6 ?-0.4

【解析】【分析】
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对应的纵坐标表示汽车的位移,路程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的长度,由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表示的含义。
【解答】
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则0~2s内的速度,2~4s内,位移不变,速度为0,5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s=4m-2m+4m=6m,作程的位移为x=0-2m=-2m,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0;6;-0.4。

22.【答案】5;7

【解析】解:先向西走4米,又向北走3米,则此人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x=m.
路程是运动的轨迹的长度,所以是:3m+4m=7m
故答案为:5,7
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23.【答案】 ?

【解析】解:位移的大小位移首末位置的距离,为x=2(R+r)
故平均速度;
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为s=π(R+r)
故平均速率为:v'==;
故答案为:;;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而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解决本题的关键区别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能理解为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24.【答案】0 ? 2πR ?R ?πR ? 2R ?πR

【解析】解: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圈运动一周,位置没有变化,位移是0,走过的路程是2πR;质点运动1周,设从A点开始逆时针运动,则末位置为C,如题图所示,其位移为由A指向C的有向线段,大小为R,路程即轨迹的总长为1个周长,即πR;运动过程中位移最大是由A到B点时,最大位移是2R,最大路程即为πR.
故答案为:0;2πR;R;πR;2R; πR;
解答本题应掌握: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首末位置的距离.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理解路程和位移的定义,并能正确求解位移和路程的大小.
25.【答案】(1)0.02;(2)3.68;?(3)0.31

【解析】【分析】
(1)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
(2)根据刻度尺的读数的方法即可读出位移;
(3)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即可求出A→B的平均速度。
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通过实践加深对基本仪器的理解和应用。
【解答】
(1)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
打点周期与交流电的周期相同,T=s=0.02s,当电源频率等于50Hz时每隔0.02s打一个点;
(2)刻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一位,由图可知,A点的位置为0.00cm,B点的读数为3.68cm,所以A→B发生的位移大小为3.68cm;
(3)由图可知A到B之间由6个间隔,所以时间:t=6T=6×0.02s=0.12s;
所以从A→B的平均速度为:cm/s=0.31m/s。
故答案为:(1)0.02;(2)3.68;?(3)0.31。
26.【答案】0.07m ? 右 ? 0.07m ? 0.07m ? 右 ? 0.13m ? 0 ? 0.2m ? 0.07m ? 左 ? 0.27m

【解析】解:(1)0.2s内小球从O运动到C,发生的位移大小是7cm=0.07m,方向向右,经过的路程是0.07m.
(2)0.6s内小球从O→A→B→A,发生的位移大小是10cm-3cm=7cm=0.07m,方向向右,经过的路程是10cm+3cm=13cm=0.13m
(3)0.8s内小球从O→A→B→A→O,发生的位移大小是0,经过的路程是20cm=0.2m.
(4)1.0s内小球由O→A→B→A→O→C,发生的位移大小是-0.07m,方向向左;经过的路程是 10+10+7cm=27cm=0.27m;
故答案为:(1)0.07m;右; 0.07m;?(2)0.07m,右,0.13m;?(3)0,0.2m.(4)0.07m;左; 0.27m.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根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解答.
本题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要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与终点间的直线距离,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27.【答案】【答案】
0.090 ;?0.075? ; 0.030

【解析】【分析】
该题处理方法类似于打点计时器的问题求解方法,对于运动学方面的一些推论或结论,往往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解题方法,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积累,并能灵活的运用。
小球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中点时刻的速度求解瞬时速度,利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可以求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根据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时间间隔相同,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x=aT2求解加速度。
【解答】
解:小球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时间的间隔相同,所以4点瞬时速度的大小为3和5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因此有:

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从第2个球开始,设每两球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x=aT2得:
x3-x1=2a1T2?,
x4-x2=2a2T2?,

故答案为:0.090 ;?0.075? ; 0.030? 。
28.【答案】I (1)在给定坐标系中画出物体运动的轨迹:

II(1)?左端(2)0.100 s?(3)?=1.52 m/s(4)vC=1.52 m/s(5)?=1.10 m/s2
(1)?左端;(2)0.100 s;?(3)?=1.52 m/s;(4)vC=1.52 m/s;(5)?=1.10 m/s2?。
29.【答案】解:(1)由图可知质点的位移:x=4R=4×1m=4m,方向由A指向C;
而质点经过的路程为s=2πR=2×3.14×1m=6.28m;
(2)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m/s=1.256m/s
答:(1)质点的位移为4m,方向由A指向C;路程为6.28m;
(2)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8m/s,平均速率为1.256m/s。

【解析】本题考查路程及位移、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定义,注意路程、平均速率为标量;而位移、平均速度为矢量。
(1)位移为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而路程为质点经过轨迹的长度。
(2)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则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30.【答案】解:(1)根据图象可知,汽车在最东边的坐标为x1=5km,在最西边的坐标为:x2=5km-8km=-3km,
(2)整个过程的位移为:△x=x2-x0=-3km,整个过程的路程为:s=5km+8km=13km.
答:(1)汽车在最东边和最西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5km和-3km;
(2)汽车运动过程中整个过程的位移为-3km,路程为13km.

【解析】坐标系建立以后也就知道了正方向,在正方向上的点位置为正值,在负方向上的点的位置为负值,位置的变化有方向,位移等于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
本题考查了坐标系的知识,坐标系包含了方向和位置,在正方向的位置为正,在负方向的位置为负,属于基础题.
31.【答案】解:(1)位移是矢量,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位移为:
x=;
路程是实际走过的轨迹,故路程为:
s=400m+600m+400m=1400m;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平均速率为:

答:(1)他从家到学校的位移大小为1000m,路程为1400m;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1.67m/s,平均速率为2.33m/s。

【解析】(1)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距离,与运动路线无关;
(2)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明确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难度适中。
32.【答案】解:(1)△x1=x2-x1=5-(-3)]m=8m,方向由x1指向x2,与x轴同向。
(2)△x2=x3-x2=(-7-5)m=-12m,位移大小为12m,方向由x2指向x3,与x轴反向(负号可以用来表示方向)。
(3)△x3=x3-x1=-7-(-3)m=-4m,位移大小为4m,方向由x1指向x3,与x轴反向。
答:(1)物体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是8m,方向与x轴同向;
(2)t2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是12m,方向与x轴反向;
(3)t1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是4m,方向与x轴反向。

【解析】根据质点在三个位置的坐标,通过△x=x2-x1求出各段时间内的位移。
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学们建立坐标系的能力,能读懂题目的意思,注意坐标的正负,知道位移的求解方法。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