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 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课件 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 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课件 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17 21: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温馨提示课本、地图册、导学案、双色笔新学期,新开始!!!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自主纠错 ●预习案:
二、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 6357千米 赤道半径略比极半径长21千米,因此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本节知识框架】
●训练案:B C A C B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认识过程:想象-推测-验证-目睹论据:天圆地方-月食-环球航行-卫星图片赤道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认识过程:想象-推测-验证-目睹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论据:天圆地方-月食-环球航行-卫星图片认识过程:想象-推测-验证-目睹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赤道周长:4万千米论据:天圆地方-月食-环球航行-卫星图片认识过程:想象-推测-验证-目睹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论据:天圆地方-月食-环球航行-卫星图片认识过程:想象-推测-验证-目睹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地球的形状及其认识过程和大小,学会图文结合的地理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识别地球的各个半径。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树立严谨执着的科学探究精神。导学案反馈 榜样就在你身边!存在问题:
1.审题不明,漏题 2.预习不到位、不会答题。
3.不交作业、抄袭、不写名字。
4.书写太乱、不规范、表述不准确
5.缺乏归纳总结能力,不会知识框架构建 优点:
1.导学案总体认真,优秀个人众多,(3+20个)大家学习的榜样多;
2.做题细心,我的疑问提的很有价值;
3.知识树很有创意;讨论内容:
1.自主学习中的疑点
2.预习案一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论据 ?
预习案一2: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探究一(2):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分组合作,讨论释疑(6分钟)——思维火花、精彩碰撞要求:
1、组长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先一对一讨论,然后组内共同讨论。要求每个人都有事干,注重讨论的效率,组长搞好调控, 达成分层目标。
2、要讨论出自己的东西,讨论完的同学整理总结知识,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3、组长宏观调控,负责做好讨论结果的反馈;并做好展示、点拨的准备。展示:(1)书写认真,条理规范,脱稿展示;
(2)不但要展示解题过程,更重要的是展示规律方法、注意的问题、拓展非展示同学B、C层巩固基础知识,A层注意拓展,不浪费一分钟;
(3)小组长要检查落实,做好安排和检查。力争全部达标点评:(1)首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然后顺着思路方法分析过程,总结规律方法、易错点。打分区间0-5分(2)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记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3)力争全部达成目标,A层多拓展、质疑,B层注重总结,C层多整理,记忆。展我风采,碰撞智慧8组 盖天说: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浑天说:《张衡浑仪注》:“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浑天说”与“盖天说”的区别在于“盖天说”认为天是半球形的天盖,且天总在地的上方,天上地下;“浑天说”认为天是整球形的天体,且天包着地,天外地内。另外,“盖天说”认为地是平面的,是四方的;而“浑天说”认为地是曲面的,是圆的。“浑天说”的提出者张衡根据太阳和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
月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或类似球体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以实践证明了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海航行路线:
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地球卫星图片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全貌,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确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现代精确测量技术确定: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推测: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太空观测确证:地球是球体想象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总结:本题重点在于能够领悟到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即使是时至今日也尚未达到尽头。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例:
(1)月食
(2)麦哲伦环球航行
(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4) 地球卫星照片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6)草原上从远处向我们跑来的马群最先看到的是头马然后逐渐看到整个马群
(7)人往北走时,南边的星星越来越低。
海船从远方驶来时,先是看见船的桅杆,最后才看见船身。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假设地球是平的,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
探究三 :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1)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树立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由此看出,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是由对愚昧和迷信观点的怀疑,到实践证实正确的观点,再通过其他领域的高新技术具体测定。这说明,人类慢慢走向理性化,相信科学与实践,能灵活运用高新技术进一步解决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人类仅仅迈出了一小步,关于地球形状还有更多的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所以,为了这些谜团,今天的我们应当不断努力,超越自我,为未来打下基础!北极南极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不过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小)。
拓展提升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拓展提升毛主席曾写下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真的可以做到吗? 1千米=1公里=2里
赤道周长:4万公里= 8万里
由于地球自转一周用时24小时,也就是一日,所以人住在地球上,因为地球自转,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8万里。问问我自己:这节课的课题是?
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
我学会了什么技能?
我悟出了哪些道理?下节课再见!作业布置: 熟记本节所涉及的问题、整理导学案,预习第二节内容 课堂小结:
学科代表作知识总结和反馈各小组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