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物理人教新课标必修1: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1(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物理人教新课标必修1: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1(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16 10: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必修一: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解析版)
1.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9月25日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夏季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图中的“莲花碗”是田径的主赛场,下列关于亚运会田径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短跑运动员终点撞线时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B.在田径比赛中跑步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一个时间间隔
C.短跑运动员跑100m和200m都是指位移
D.高水平运动员400m比赛的平均速度有可能大于其他运动员200m比赛的平均速度
2.将弹性小球以10m/s的速度从距地面2m处的A点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竖直反弹经过距地面1.5m高的B点时,向上的速度为7m/s,从A到B,小球共用时0.3s,则此过程中( )
A.小球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为0.5m,方向竖直向上
B.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3m/s,方向竖直向下
C.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为8.5m/s,方向竖直向下
D.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约为56.7m/s2,方向竖直向上
3.上体育课时,某同学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
4.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5.为了使公路交通安全有序,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此处到青岛还有150km.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  )
A.80 km/h是平均速度,150 km是位移
B.80 km/h是瞬时速度,150 km是路程
C.80 km/h是瞬时速度,150 km是位移
D.80 km/h是平均速度,150 km是路程
6.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足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足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加速度是 ( )
A.-200m/s2 B.200m/ s2
C.-100m/ s2 D.100m/ s2
7.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
B.,
C.0,
D.0,
8.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锈”、“银河”等13艘货轮历时36小时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 500海里,已知1海里=1 852米.假设所有船只运动速度都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舰队的行驶路程时不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B.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静止的
C.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9.如图甲所示是一种交警测速的工作示意图,B为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B.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10.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大可小也可负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11.甲、乙两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匀速下降
B.乙匀速上升
C.甲、乙速度大小关系是V乙 > V甲
D.甲、乙速度大小关系是V乙 < V甲
12.如图所示,将弹性小球以10 m/s的速度从距地面2 m处的A点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竖直反弹经过距地面1.5 m高的B点时,向上的速度为7 m/s,从A到B,小球共用时0.3 s,则此过程中(   )
A.小球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为0.5 m,方向竖直向上
B.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7 m/s,方向竖直向上
C.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为8.5 m/s,方向竖直向下
D.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约为56.7 m/s2,方向竖直向上
13.某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电源的频率为50Hz。
(1)他做完实验后,写出了如下的操作步骤: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接在低压直流电源上
B.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
D.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小车,接通电源,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F.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G.根据公式a1=(x4-x1)/(3T2),a2=(x5-x2)/(3T2),a3=(x6-x3)/(3T2)及=(a1+a2+a3)/3求出
其中,把你认为有错的步骤序号选出___________,可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根据打出的纸带认为不用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有两个,请帮他选出(______)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3)该同学选出了一条的清晰纸带,并根据纸带上的点,标出了如图所示的计数点,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m/s2
14.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1)根据________计算各点瞬时速度,且vB=________m/s, vD=________m/s.
(2)在图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________,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__m/s2.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__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15.如图所示,实心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分别为a、b、c,且有一小虫自A点运动到点,求:
小虫的位移大小;
小虫的最小路程.
16.气球升到离地面80m高时,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后才开始下落,规定向上方向为正方向。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体会位移的正负表示方向。
(1)物体从离开气球到落到地面的路程是多少米?
(2)物体从离开气球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方向如何?
17.一艘长为L=100米的大型游轮在平静的海面上匀速前进,船上有一游客晚饭后沿一条连贯船首尾的笔直路径散步,若该游客从船尾走到船头,又立刻返回从船头走回船尾,在这过程中游轮前进了1000米,设游客散步时相对于船的速度大小不变。求:
(1)游客在这个过程中相对游轮所走的路程为多少?
(2)游客从船头返回船尾的过程中相对海面所走的路程为多少?
18.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根据图象,求:
(1)第2s内的位移,第4s内的位移,前5s的总路程和位移
(2)各段的速度.
(3)画出对应的v-t图象.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研究短跑运动员终点撞线时,其自身大小不能忽略,所以不可以看做质点,故A错误;在田径比赛中跑步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个时间段,故是一个时间间隔,故B正确;短跑运动员跑200m时,不是一条直线,故200m是路程而不是位移,故C错误;400m比赛时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不可能大于200m时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B。
2.D
【解析】
A、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从题中可以看出,A的位移为0.5m,方向指向末位置,即竖直向下,故A错误;
B、速度的变化量等于末速度减初速度,规定向下为正,则 ,负号表示与规定方向相反,即速度变化量得方向向上,故B错误;
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小球的位移为s=0.5m,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小球的平均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
D、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加速度公式
知: 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上,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
3.C
【解析】
【详解】
人经过了1.75个圆周,所以经过的路程为
1.75×2πR=3.5πR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所以位移的大小为。
A.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与分析相符合,故C正确;
D. 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4.C
【解析】
运动员的全程位移为x=100m,全程所用时间为10s,所以根据公式,C正确,
思路分析:根据公式可得
试题点评:题中的数据比较多,找出所需要的数据是本题的关键
5.B
【解析】
试题分析: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到青岛还有150km,150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考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路程和位移.
6.C
【解析】
【详解】
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v0=8m/s,运动员立即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v=-12m/s,方向为负,加速度为:

A. -200m/s2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200m/s2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100m/s2与分析相符合,故C正确;
D.100m/s2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7.D
【解析】
【详解】
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时,通过位移为零,因此平均速度为零; 设从山脚爬上山顶路程为s,则有:
上山时间:

下山时间:
因此往返平均速率为:
A.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 0,,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 0,,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
8.BD
【解析】本题中路程长度远远大于“千岛湖”舰的尺寸,所以研究舰队的行驶路程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故A错误;因为所有船只运动速度都相同,则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是静止的,故B正确;“4 500海里”是护舰艇走过的轨迹长度,因此为路程而不是位移,平均速率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由于不知运动位移的大小,不能求出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9.BC
【解析】
【详解】
由题图乙可知,超声波在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所以超声波的速度为:
v声= 或v声=,故A错误,B正确;由题图甲和题图乙可知,被测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时,所需的时间为t=+Δt0=(t2-t1+Δt0),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
10.AD
【解析】
【详解】
A.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的联系,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大可小也可负,故A项正确;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根据可知加速度a由速度的变化量△v和速度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时间△t共同决定,虽然△v大,但△t更大时,a可以很小,故C项错误;
D.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所以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D项正确。
11.AC
【解析】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匀速下降,而且v乙>v甲.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
12.BD
【解析】
【详解】
A.位移是指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由图可知,小球发生的位移为0.5m,方向竖直向下;故A错误.
B.设速度向下为正,则速度变化量
△v=-7-10m/s =-17m/s
即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7 m/s,方向竖直向上;故B正确.
C.小球的平均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
D.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即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约为56.7 m/s2,方向竖直向上;故D正确.
13.A E把A中的“直流电源”改为“交流电源”; 把E中的“放开小车,接通电源”改为“接通电源,放开小车”A、B0. 64
【解析】
【详解】
(1)A选项错误,因为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把A中的“直流电源”改为“交流电源”。E选项错误,为了充分利用纸带,打出较多的点,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把“放开小车,接通电源”改为“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位移,纸带上的点与点的时间根据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可求出,而加速度、平均速度都需要用公式计算,AB正确;
(3)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故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逐差公式可得,,,则根据可得,代入数据可得.
1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0.12m/s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A时纸带对应的速度
【解析】
【详解】
(1)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即,.
(2)作图时注意,尽量使描绘的点落在直线上,若不能落地直线上,尽量让其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零时刻的速度为0.12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A时纸带对应的速度。
15.(1) (2)
【解析】质点从A运动到的位移大小等于A、连线的长度,为
由于,所以将矩形转至与前表面在同一平面,A、连线的长度为从A运动到的最短路程,
即;
答: 小虫的位移大小为;
小虫的最小路程为.
点睛: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当两点之间沿直线距离最短,路程最短.在计算位移时,注意将立体转成平面后再计算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在以后的题目中用得不多,但将立体图形展开求解最短路程的方法却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16.(1)100 m (2)80 m 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试题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1)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
(2)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下落到地面时,初末位置的距离为80m,取向上为正方向,
所以位移,负号说明位移的方向向下,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路程和位移,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区分路程和位移,位移是矢量,注意其方向性;路程是标量。
17.(1)200米;(2)400米
【解析】
【详解】
(1)游客在这个过程中相对游轮所走的路程为200m;
(2)因为游客相对船的速率不变,以船为参考系可知游客往前走到船头和返回船尾的时间相同,所以在游客返回船尾的过程中游船前进的距离为
游客相对船往回返的距离为
L=100m
所以游客相对海面所走的路程为
500-L=400m
18.(1)10m、-15m、50m、-10m(2)10m/s、0、-15m/s(3)
【解析】
【详解】
(1)由图象知,第2s内位移为
30m-20m=10m
第4s内位移为
15m-30m=-15m
前5s内总路程为
20m+30m=50m
总位移为
0-10m=-10m.
(2)0~2s内速度
v1=m/s=10m/s
2s~3s内速度v2=0
3s~5s内速度
v3=m/s=-15m/s.
(3)v-t图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