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案
课题
1.2 库仑定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重点
库仑定律的表达式。
2、库仑定律适用的条件。
依据: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教学
难点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依据: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默写库仑定律的表达式。
学生能说出库仑定律适用的条件。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运用库仑定律解决问题。
理由: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具
教材、练习册、PPT。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课前
三分钟(自主学习验收)
校对课前自主学习答案,进行自我批改,更正。
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由课代表上前校对答案更正。
校对课前自主学习知识点填空,加深基础知识记忆。
3分钟
1
承接结果环节
一、点电荷
①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②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二、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 ,k叫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
3.条件
真空中
静止的点电荷
1、提出问题:点电荷与之前学过的质点的异同。
库仑定律的内容
3、提问库仑定律条件
补充答案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问题讲解知识点
学生回答并补充。
1、承接自主学习
2、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3、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本节课重点内容。
7分钟
2
做议讲评环节
6.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金属球,它们的带电荷量之比为5∶1(皆可视为点电荷),它们在相距一定距离时相互作用力为F1,如果让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各自原来的位置上,此时相互作用力变为F2,则F1∶F2可能为( )
A.5∶2 B.5∶4
C.5∶6 D.5∶9
解析:选BD.由库仑定律,它们接触前的库仑力为F1=k
若带同种电荷,接触后的带电荷量相等,为3q,此时库仑力为F2=k
若带异种电荷,接触后的带电荷量相等,为2q,此时库仑力为F′2=k
由以上计算可知选项BD正确.
布置问题
2、提出问题,补充,评价。
3、板书规范解题步骤,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
思考讨论,
学生相互交换意见,
学生回答问题,
其他同学补充
1、突出本节课重点内容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20分钟
3(1)
总结提升环节
(总结部分)
点电荷
库仑定律
条件
提出问题
补充
评价
1、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完成知识目标
2、突破本节课难点
3分钟
3(2)
总结提升环节
(能力提升部分)
如图1-2-13所示,在光滑且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两个金属小球A和B,它们用一绝缘轻弹簧相连,带同种电荷.弹簧伸长x0时小球平衡,如果A、B带电荷量加倍,当它们重新平衡时,弹簧伸长为x,则x和x0的关系为( )
图1-2-13
A.x=2x0 B.x=4x0
C.x<4x0 D.x>4x0
解析:选C.设弹簧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衡条件列式得
k=Kx0,k=Kx
两式相除:=,得:x=·4x0,
因l+x>l+x0,由此推断选项C正确.
布置问题
提示学生回答问题
给出正确答案
学生思考问题
给出正确答案
学生解释问题
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4分钟
4
目标
检测
环节
做检测习题
练习册,典型例题1 变式1 变式2
巡视学生做答。
公布答案。
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试题作答
解释答案。自我批改。
订正答案。
验收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5分钟
5
自主学习
环节
布置作业及下节课自学内容:
1.阅读笔记和教材,复库仑定律。
2.完成余下练习册习题。
1分钟
让学生明确下节课内容,复习本节知识,通过习题巩固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
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