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9-29 08: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与自然环境 不同年代的石家庄我国某地区地形图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建在高地上的村落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自然资源 丰富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平原地区半荒漠地区东南亚地区的高架屋西亚地区的房屋雪屋窑洞蒙古包竹楼不同地区的民居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草原地区的
蒙古包西双版纳
的傣族竹楼黄土高原
的窑洞因纽特人
的冰屋建筑特点自然条件民居便于拆装草原游牧 屋顶坡陡,通风隔潮高温多雨 黄土挖掘,冬暖夏凉 黄土分布,冬冷夏热低矮,无
窗,保温 气候严寒,冰雪覆盖沙漠地区热带雨林地区江南水乡华北平原欧洲建筑耶路撒冷清真寺反馈练习 材料:石家庄市位于华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在20世纪初为获鹿县一个人口约600人的小村庄。1902年开始逐步修建了京汉铁路、正太铁路、石德铁路,1939年设立石门市,1947年12月更名为石家庄市。
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石家庄村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2、石家庄村是怎样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
3、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