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现象
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上册P1-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对称现象的过程。
2、了解“对称”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对称现象,感受对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了解“对称”含义,并能说出生活中对称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自制的附页中的对称图,小镜子
布置预习:1、将附页中的图形剪下来,要剪的漂漂亮亮的。
2、将剪下的图形沿着虚线折一折,看一下能有什么发现?
3、收集生活中有关对称的现象。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意 图
教学预设与应对策略
一、检查预习
二、继续探究新知。进一步感知对称现象。
1、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小结对称现象
2、举生活中有对称现象的物体的例子
3、试画对称轴
4、交流画的结果
5、简单理解镜面对称
三、总结全课内容
四、练一练
检查预习,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同时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小结内容,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理解对称现象
亲自动手画一画,变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的知识
交流学生画的结果,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使学生明确一幅图中的对称轴数量不是唯一的,为后来学习轴对称图形中的画对称轴做铺垫
结合镜面对称的理解,进一步使对称现象与生活联系起来
总结全课内容,明确整节课的知识点,然后通过观看全世界具有对称现象的建筑物,升华全课内容
巩固新的知识点
师:课前我们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手工作业,你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快拿出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学生之间互相展示欣赏
师:课前我们还让大家将你剪下的图形,沿着它的虚线对折一下,看有什么发现,你完成了吗?
生:对折后,图形的左右两边形状完全一样。
师:和你的发现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你结合你的预习知道物体的形状如果具有这种特征,这样的现象叫做什么?
生:对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板书课题)
师:谁来再结合课前预习和你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对称现象?
生:一个图形可以分成两部分,并且这两部分的形状完全一样。
老师这里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看来大家理解预习的还真不错,那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生1:蝉是对称的
生2:风筝是对称的
生3:黑板是对称的
生4:我们班的窗户是对称的
。。。。。。
师:我也来举个例子,我认为小船在水面上行驶,也属于对称现象,你认为呢?那你能不能说一说那条虚线在哪里?
生:就是水面
师:那如果现在给你一幅具有对称现象的图形,你能将它用一条虚线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吗?
生:能
师:打开书第一页,将书最上面的六幅图用虚线分成两部分。
学生动手画一画
师:画完了吗?
生:花完了
师:谁来讲你画的展示给大家
找生上投影上展示
具体指导五角星的对称轴,看学生画出了几条,和学生共同分析,然后将没有画完整的画完整
师: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累了吧,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放松放松。拿出你的小镜子,先想一想:如果给你一幅具有对称现象的图形,你认为应该把小镜子放在图形的什么位置,可以看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纷纷猜测,说出自己的答案。
师:快按照你猜的和同桌试一试吧
交流时得出结论,必须将镜子放
在图形的虚线(也就是对称轴)
上,才能在镜子中看到图形的另
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中的对称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对称现象?
生: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分成两部分,两部分的形状完全一样。
师:对,其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的对称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放课件)
生:正是因为有了对称这一现象,
才使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生活
中,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
完成书上第二页的练一练
课
后反思
优点:1、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基础,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了课堂环节的每一步设计都是围绕学生对已有新知掌握的基础上来进行,预设做的比较充分。
2、环节做的比较扎实,如在画对称轴的这个环节上,对给五角星画对称轴的方法和数量的指导很到位。
3、学具的使用很到位,如理解镜面对称时小镜子的使用。
4、课件的使用起到了升华全课内容的作用。
缺点:1、对于出示课题后对于什么是对称现象的总结上不够严谨。
2、对于镜面对称时的理解,教师的语言过于频繁,显得有点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