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0-04 12: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二节 气温与降水

—— 气温及其变化●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本课时只涉及到气候的一个要素气温,但涉及到的知
识面广,理论性强,考虑到初一学生的接受能力,本着改
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原则,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传授。本课
时主要包括气温的测定、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两部分,为
学习本章及整个初中阶段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提供必备
的知识储备。通过对气温及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学
习,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本
节教材提供了三幅气温分布图、两张景观图,两个课堂活
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图、
用图、以图析文的能力及善于质疑的能力。
2.重点、难点
  探究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重点
  等温线图的判读是本节的难点●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和等温线的含义;掌握判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规律。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资料和信息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总结规律。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1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及教学参考。
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3网络资源。●教学资源● 教法学法及手段分析1.教法:本课时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
  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演
  示、讲述、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等教法,循
  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2.学法:以图析文。通过读图、分析图,将图
  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指导学
  生学会抓住事物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并形成乐于动脑、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
  多媒体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方面优越性,
  营造探究情境,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一) 教学流程图  画面激趣,营造情境→ 深入探究,掌握新知→ 读图求知,解决问题 → 走向生活,结束教学。(二)具体的教学过程1、画面激趣,营造情境 ● 教学过程分析2 、深入探究,掌握新知探究1:气温的概念提问:你今天早晨走出家门,最先感受到什么?探究2:气温的测定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62页“气温测定”一段文字.请思考:(1)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气温相同吗?
(2)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算一算:(3)图中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拓展题:怎样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探究3:等温线和等温线的判读思考:什么是等温线?提示:
从⑴等
温线与纬线
的关系;⑵
同纬度内各
地气温分布
状况;⑶不
同纬度上各
地气温分布
状况去思考。复习提问:等高线的概念、哪一块大陆最炎热?哪一块大陆最寒冷?3 、学校所在地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学生活动:2 、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有哪些?承德探究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与思考(1)观察从低温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2)观察北半球20摄氏度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观察弯曲的位置,你又发现什么?说明气温又有什么分布规律?(3)北半球从左向右指出10摄氏度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在地形
图上你发该处零摄度等温线在哪里?说明气温还有什么分布规律?2020101000-10-10-20-30-40-50知识: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3、读图求知,解决问题读图思考:(1)北京与悉尼相比,一月哪个地方气温高?
七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2)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七月份哪
里的气温高?简述原因。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一年中哪个月气温最高? 哪个月气温最低?。4、走向生活,
结束教学课外实践: 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殊的天气知识及当今地球上反常的气温变化等资料,粘贴在教室的知识栏中。● 板书设计气温及其变化● 评价分析  这是一堂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探究课,知识与生
活的巧妙联结,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构筑起开放式
的地理课程。新课标强调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果强加给
学生。不能单纯的只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而应重视
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本节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
自主探究的特点,充分展示了学生个性化与思维过程这
种探究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
思维的多样性。本节重点难点的学习,如果只依靠空间
想象力,对学生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借助多
媒体的动态演示效果,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等温线的分布
情况,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自然的突破了难点,给
学生一个生动、形象、鲜活的课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