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二节 细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一、新课导入“深在菌中不知菌”二、细菌的发现细菌是怎样被人类发现的?
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
他是怎样发现细菌的?二、细菌的发现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1632—1723)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微小的生物,世人知道了细菌的存在。二、细菌的发现 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二、细菌的发现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1822—1895)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科学家的故事——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二、细菌的发现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推翻自然发生论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等发明巴氏消毒法发明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是微生物,它到底有多小呢?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球形的叫作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嗜热链球菌脑膜炎球菌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双歧杆菌杆形的叫作杆菌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弯曲的或呈螺旋形的叫作螺旋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基本结构相同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比较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1.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菌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
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细胞核、叶绿体。细菌的结构特点是虽然有DNA,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能够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有机物吗?说说你的理由。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细胞壁细胞膜无成形的细胞核荚膜基本结构细胞质DNA集中区域特殊结构鞭毛具有保护作用,与致病性有关游动 营养方式:异养型。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此图片为《【知识探究】细菌细胞结构练习》缩略图,请下载使用此资源。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此图片为《【知识探究】细菌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异同比较练习》缩略图,请下载使用此资源。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四、细菌的生殖 细菌以什么方式进行繁殖?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链球菌四、细菌的生殖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计算细菌个数的公式:a×2n(a为原有的细胞个数,n为分裂的次数)四、细菌的生殖 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若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或其他影响细菌生活繁殖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100×28=25600个四、细菌的生殖 是不是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亡?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存的环境时,它们会怎样呢? 形成芽孢: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四、细菌的生殖 细菌几乎无处不在的原因:
(1)细菌的个体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
(2)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3)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能四处飘散,落到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五、典型例题例1.关于菌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形态不同
B.真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
C.不同的霉菌菌落有不同的颜色
D.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或真菌D五、典型例题例2.在培养菌落的过程中,天天同学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下列为细菌菌落的是( )
A.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
B.菌落小,呈绒毛状、絮状
C.菌落大,出现红褐色
D.菌落大,呈现蜘蛛网状A五、典型例题例3.美国政府2016年5月26日宣布,美国境内发现能抗最强的抗生素——多粘菌素的超强细菌,下列对超强细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没有细胞膜
B.超级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超级细菌没有细胞壁
D.超级细菌有叶绿体B五、典型例题例4.人体肠道内的共生菌群中含有大肠杆菌,该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A.营养生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分裂生殖D五、典型例题例5.细菌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 )
A.没有细胞壁和成形的细胞核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叶绿体
C.没有叶绿体
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六、课堂小结细菌生殖形态结构发现列文虎克巴斯德方式:分裂生殖芽孢:休眠体杆状球状螺旋状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鞭毛荚膜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