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说话——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教学设计
虹桥镇中学 吴珊
教学目标:
1、学会几种常用的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
2、能运用一两种方法准确、形象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请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此时此刻的心情。(目的是引出心理描写定义:人物描写的一种手法,是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或内心的感觉。)(设想:此处大多数同学运用的是直接描写。)
2、你能揣摩并描述一下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吗?(设想:此处引导学生通过“我”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测心理活动)(引出心理描写的两大类方法: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教学过程:
示例: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目的:创设情境)
技巧一:直接描写之内心独白式
多出现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可直接写“我”的想法、感受、打算等。
范例:
昨天我忘了写作业,老师叫我到办公室,此刻我正走在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哎哟!这下完蛋了!老师一定会骂我一顿的!”我仿佛看到老师满脸的怒容,我仿佛听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声和同学的嘲笑声。(这段文字生动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害怕和担心)
一、怎样用内心独白把“紧张”表现出来呢?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玩手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了。唉!都要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技巧二:直接描写之梦幻描绘法
范例:
1、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藤野先生》(这是《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通过心理幻觉,描绘当时自己对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在《背影》中写与父亲离别,许久未见,内心牵挂之情,早已塞满读者的心:父亲的背影在儿子的泪光中摇曳,要问儿子的思念之情有多深,泪水代表儿的心)
2、如果要对这段文字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动弹不得,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生气的眼睛,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同学的嘲笑声。
(这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用了一些提示语,“似乎看见”“仿佛听到”)
技巧三:间接描写之环境衬托法
范例: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环境描写,烘托“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3、试着给先前的例段加上环境描写。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技巧四:间接描写之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动作描写,从“悄悄地”“躲”“进”几个动词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包容、理解)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憔悴”既显示出绝症对母亲身体的折磨,“央求”的神色,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怀与渴望)
4、如何给它加上相宜的“动作”,表现“我”的紧张心理?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54,可怜的“54”,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 这里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欲看而不敢看的矛盾心理。)
技巧五:间接描写之外貌描写法、修辞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幸福心情)
2、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蛛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着急发愁)
3、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伤心、悲痛)
课堂小结:
?
练笔:
情境一:考试时遇到了难题,你会怎么想??
情境二:在一次体育比赛中,你拼力坚持时会想什么??
情境三:当你考了好成绩或获奖时,你的心情怎样??
任选一条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人物心理描写。?写出你的欢乐与喜悦、愁苦与烦闷、失落与茫然
······要求:把你的成长中最难忘的一段心理活动写成作文片段,最好用上一至两种心理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