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
教师:展示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转多云,偏北风四级,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7℃。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板书)天气的概念:
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同位交流)
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
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同学们纷纷举例: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
(2)讨论
①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②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什么事情必须要在晴天做?(打麦、晒衣、晒被等。)
③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雨淋?(露天存放的水泥、粮食、棉花、布、衣服,机器等。)
④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暴风雪来临前,牧民必须做什么?
⑤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下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不要滑倒、摔伤;不要追跑打闹,要注意交通安全。)
⑥大风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大风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⑦大雾、冰雹、雷电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3)小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观察天气,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以及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气象台、气象站、气象联络网,许多叔叔阿姨日夜不停地监测天气的变化,每天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学习。我们要从小向他们学习,下边老师教给你们简单的观察、记录天气的情况。
过渡: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呢?
学生:手机、电话(拨打121,天气早知道)观察(看云识天气)收看天气预报-------
(板书)天气预报
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
(活动一):识别天气符号(打开课本P58主要天气符号图)
请用语言叙述这些符号的特征,可用小组竞赛形式:
学生:晴天符号是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多云符号是一朵云彩;冷空气前锋符号象一个齿轮,小三角的尖端指向冷空气运行的方向,中雨是云朵的下面有两条倾斜雨注----
教师对个别符号进行讲解。
(活动二):记忆天气符号
各小组的同学可以用彩笔画出部分天气符号,可以做成简易卡片,采取看图抢答的方法进行巩固。教师要及时评价。
提问:还有哪些天气符号在视频中没有出现?同学们可以推荐小组代表画在黑板上。教师大体讲解或补充个别天气资料如:沙尘暴、台风等的相关内容。
过渡: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一般先出现的是卫星云图,什么是卫星云图?如何根据卫星云图来判别简单的天气预报呢?
(板书)卫星云图:
讲解:
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目前,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云图画面。在彩色的红外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练习:
请同学们判断出教材上P58的“卫星云图”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家乡所在地的天气状况(青藏高原有雨)
大家一起回忆讨论,并试着归纳天气预报的概念
活动三:
1、展示教材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 你能学做天气预报员吗?
把学生分为六人为一小组各小组任意挑选城市,发布天气预报,教师做好巡回指导,让学生在模仿预报员的过程中加强对主要天气符号的记忆和理解。
2、练习教材P59活动第二题,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并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为什么不妥?(台风——捕鱼不合适;沙尘暴——跳绳不合适;霜冻——插秧不合适;晴——打球合适)
3、现实生活中许多动物都能预报天气,想一想,连一连。
蜻蜓 搬家将有雨下
知了 飞的低出门带雨衣
蚂蚁 潮,下雨兆
泥鳅 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乌龟 拼命叫,天热气温高
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会提到“气候”这个名词,你了解气候的概念和特点么?
(板书) 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播放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不同气候的景观,更清楚的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区别。(学生观察后总结)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学生列表总结: 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
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练习:教材P59活动第3题: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暴风骤雨——天气;四季如春——气候;阴转多云——天气。)
过渡:你了解当地的天气与气候吗?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有关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用呢?
(板书)了解天气与气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可以举行一个小小辩论会,学生自由谈论,教师作好指导)。
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夏秋降雨多,冬春降水少。
相关材料:
(
农业方面)风调雨顺,年景才能喜获丰收,每一种农作物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照,农业气象条件直接影响到农作物产量。
(生活方面)每天早晨,晨炼已成为城里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儿,早晨雾气重,尤其早晨到出太阳之前,近地面雾蒙蒙的。大雾天,大气比较稳定,一些污染物(如汽车尾气)滞留在空气中,被雾滴吸附造成能见度差、空气浑浊。因此,早晨锻炼身体最好避开,待大雾消散后再出来活动活动更有益健康。
打雷下雨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但是一场雷暴雨过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雷电的作用下,能够离解出带负电的负氧离子。据研究测算,雷雨过后,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目可达一万多个,而在晴天的闹市区,负氧离子数目只有几十个。实践表明,被称作“空气的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对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有很大作用因此雷雨过后,建议大家外出散步,有的医学专家在雷雨过后,将带有负氧离子的空气引进病房,以协助治疗病人。
(科技方面):天气和气候还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大的作用
展示当今风云人物——杨利伟的照片和资料,跟同学们一起了解气象条件对神州五号的升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师生的辩论,让同学们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对身边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教育学生看问题要从事物的两面性去分析。
学生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和不足,互相交流学习的感受,对不明白的还可以继续提出疑问。对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板书设计:一、天气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三、气候
1、概念 2、特点
四、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后记:
一、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教案中列举了既浅显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说明掌握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
2、 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地位,请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师生一起探究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三、强化人文素养,肩负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功能。
本节课不仅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且也重视了过程和方法,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中通过对身边的天气和气候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影响的探究,指导学生关注气候、关注生活,提出对气候灾害的合理建议,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后作业:
1、写一篇“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小论文(教师稍做指导:可综合写,亦可就某一方面写)。
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1、等温线
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
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图分析。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61页活动1)
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③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世界之最:
①最炎热的大陆——非洲
②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
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指导学生观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利用书63页活动1分析: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事实
同纬度海洋与陆地的差别,简单介绍其中原因。
1月气温 7月气温
海洋 高 低 冬暖夏凉
陆地 低 高 冬冷夏热
这两幅气温分布图,难度相对较大,现象容易发现,规律不好总结,教师要给予指导。
活动针对较好的学生能完全明白,一般的学生有难度,要分层次教学。
内容小结:利用板书,强调重点
课后作业:总结整节课重点,加深印象。
课后小结: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备课讲课,可以活跃课堂。
板书设计:
气温: 概念、表示方法、观测方法。 气温分布规律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学过一些生活常识、自然科学道理,一知半解对于理解降水还有一定距离,有待补充,避开物理上的呆板、严谨,以生活常识,简化比喻来引导。
复习提问: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之最?
引入新课: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知道降水的情况。
讲授新课:
二.降水
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1.形成条件: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
总结答案: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补充: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结、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
2.主要类型:
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
3.降水量的测量
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内容小结:通过板书总结重点。
课后作业: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降水量的测量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讲授新课:
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启发学生根据等高线、等温线的定义推断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训练学生知识的横向迁移)
等降水量线: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书上的活动学会怎样看图。
学生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订正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分布图列举世界之最。
2、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② 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
③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
利用板书列出前部分知识的体系,找学生回答问题串一遍。
练习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A.亚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地形雨”多形成于:
A.沿海平原 B.内陆高原 C.沿海迎风坡 D.背风山坡
5.青岛的主要降水类型为:
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6.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少
C.沿海地区降水少 D.沿海迎海风地区降水多
7.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33℃ B.17℃ C.20℃ D.23℃
课后作业:复习并预习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板书设计:
世界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线、降水的分布规律
第四课时
复习提问:有关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引入新课:前面几节课讲的是世界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世界的某一地点,我们要学习在某一地点怎样通过当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研究当地的气候特点。
讲授新课: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1、绘制方法
事先在黑板上画好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坐标底图
为学生讲解坐标图的各个部分,使学生明白其含义
根据书66页的“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量表”逐月绘制表示气温的点在示范几个月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并找学生示范。
用同样的方法逐月绘制表示降水量的条形。
最终完成整张统计图表,并让学生总结其中的关键。
(承接)统计图表是绘制出来了,怎么用呢?我们不光要会画,还要会用!
2、阅读方法
学生合作利用书66页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做练习活动
1、 乌兰巴托的最高气温约19℃,最低气温约-22℃,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
昆明的最高气温约28℃,最低气温约16℃,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
乌兰巴托的温差为41℃,昆明的温差为12℃。
补充:乌兰巴托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昆明的平均气温约为23℃。
2、乌兰巴托的年降水量约300mm;昆明的年降水量约1100mm。
3、冬夏季气温的高低不同,温差不同,降水量不同等等。
教师总结: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方法。
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
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
温差较大还是较小?
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
降水量较多还是较少?分配平不平均?
利用这一方法分析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候特征。
内容小结:学生复述、强调分析气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气温年变化曲线、逐月降水量、分析、图表绘制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时间:5课时
1---3课时
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
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
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讨论: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角度的大小有区别吗?各地的气温高低会有不同吗?
小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低,太阳辐射弱。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承转:不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候有差异,而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候也有差异。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造成了各地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地球的公转似的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候发生变化,四季更替.
1、自转
演示:手电筒配合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活动:当北京是正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什么时间?
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观察由于地球的自转,北京地区一天当中,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
讨论:由于地球自转,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气温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人们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感受天气的变化。
想一想:当太阳照射地球时,世界各地会同时出现早上、中午和晚上的变化吗?(世界各地随地球自转出现昼夜交替,因而一天当中,彼此存在着差异。)
2、公转
演示:电脑多媒体课件——“地球的公转”
师: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生:近似圆形的椭圆。
师: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
生:斜着身子。
观察:“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正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所以同一地点在一年中太阳照射角度发生了变化,气温也发生了季节性的变化。)
师:太阳直射点总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哪些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完成下题:
春分: 月 日,太阳直射在 ,北半球昼 夜 ;
夏至: 月 日,太阳直射在 ,北半球昼 夜 ;
秋分: 月 日,太阳直射在 ,北半球昼 夜 ;
冬至: 月 日,太阳直射在 ,北半球昼 夜
讨论:你能说出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的原因吗?大家都来试一试。
想一想:如果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世界各地在一
年中,还会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还会有四季的交替吗?
小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除赤道地区外,各地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同,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中
纬度地带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
拓展:你能说出焦作(35°14′N,113°16′E),在5月1日和10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吗?
阅读:P.69正文,系统了解地球公转造成的影响.
自主练习:完成“地球上的五带”知识,三道练习题.
课堂总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照射情况不同,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板书设计]
课后活动:
观察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太阳能装置在冬、夏季都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5课时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实验演示,标新立异
(1)、器材:两个烧杯、细沙(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温度计、酒精灯(代表太阳)
(2)、步骤:在两个烧杯里各放约占烧杯容积的四分之一的细沙和水,并分别在沙中和水中安置两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哪支温度计的温度上升的快,接着熄灭酒精灯,观察哪支温度计降得快?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请学生描述“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沙子上和水中的感觉”。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得出结论
在实验观察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
纬度相同的地方,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高?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低?
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早还是迟?
教师注意稍加引导。
学生讨论回答
进一步深入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因涉及到“热容量”这一物理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可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探究。点到即可,同时告诉学生学科间是有联系的。
设置情境,让学生领会不同地方(海洋与陆地、山麓与山顶)气温的不同。
四、观察对比,找出共性
演示实验二:
器材:电吹风(吹冷风表示有冷气流经过,吹热风表示有暖气流经过)、挡板一个(代表山脉)、温度计两支、蜡烛两支(代表太阳辐射)。
步骤:请四位同学上来读数。
挡板放中间,温度计放两边,先把电吹风调到冷风挡,然后请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度数,再把电吹风调到热风挡,两位观察员报出度数。
关掉电吹风,点燃两支蜡烛并放在挡板的一侧,请观察员报出度数。
学生总结现象。
(通过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师: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山脉也会阻挡太阳的辐射,影响山脉两侧的温度,一般而言,山地的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投影:南美洲地形图以及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植被景观。
(播放投影片,学生可一目了然地看出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的景观?
(山脉的南段处于中纬度地带,一年四季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水汽,受山脉的阻挡,迎风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东侧却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
讨论,形成结论
让有爬山经历的学生谈爬山的感受,并通过课件图片展示,讨论山麓和山顶气温的不同,得出结论: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学生交流城市与农村的气温情况,教师引导、启发,讨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课堂练习,小组抢答: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很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通过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课后活动(可自选)
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为什么会逐渐降低。
什么叫臭氧空洞,它是怎么形成的?
假如全球气温升2---5摄氏度,世界将会变的怎样?
(这些题目是对课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板书设计:
海陆分布与气候
1、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
2、海洋气温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得迟
地形地势与气候
1、山地的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2、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
3、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人类活动与气候
改变地面状况,可影响局部的气候
市区的气温高于城郊的气温
世界的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时:共三课时
课程标准: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
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
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
学与教的步骤安排:
第一课时
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一)。指导学生使用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
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
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标准三)。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 中的地图,联机讨论,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讨论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与生物课进行整合。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进行地理教学,与语文进行整合。
要注重学生的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教放在第二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联机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五章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如何描述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和地区。了解发展中
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并初步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经济发展差异,但各主权国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能力培养:学会阅读统计图、国民生产总值比较柱状图、饼状图,初步学会搜集世界各国的主要经济数据,能进行经济发展差异的对比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何达成这三个目标,根据学生以有的基础知识,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取舍。我让学生通过阅读美中尼三国相关资料,自主总结不同类型国家的相关知识,再阅读世界政区图与教材中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图表,了解面积最大与最小,人口最多与最少的国家。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与差异,采用学生讨论、读图析图、探究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则只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安排在课后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原因。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使学生知道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激发起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最后通过活动深化所学知识以及培养正确的情感与世界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资源要求:
1.世界政区图
3.课前搜集相关国家(美国、中国、尼泊尔)的经济发展资料及数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世界上目前有多少人口?多少国家和地区?
二、新授
1.不同类型的国家
(1)我们到世界的几个角落去看一看(课件展示贫富差异图片)
(2)引导学生谈读图感受――点题(世界的 差异)
(3)世界各国存在那些差异呢?(引导学生读美国、中国、尼泊尔三个国家差异对比表)得出:
面积不同、人口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4)师生共同探讨:出示世界政区图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最小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人口最少的国家
(5)教师讲述:地区
(6)设疑:国家之间还有没有其他的差异呢?
(7)学生阅读美中尼三国经济差异对比表。
(8)引导总结:国家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揭本章题,在“世界的 差异”中添加“发展”)
(9)教师讲述: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板书本节课题)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讨论: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发达国家吗?
(2)评价并小结主要发达国家
(3)引导学生读课件“南北差异”资料,学生讨论:南北差距与南北对话中的“南”与“北”各指什么?为什么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称为“北”与“南”?师生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再出示课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巩固知识。
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课件出示相关的统计图,分别从“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异、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工农业生产的差异”比较,分组阅读并讨论,完成探究性学习表格。)
(2)学生在展示台上展示探究性学习表格并讲述探究结果,教师指导阅读分析柱状图与饼状图并做出总结。
(3)出示美中尼三个国家经济发展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国家之间的具体个别差异。教师提示学生不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与国家内部之间都有差异,教师以数据指出美国的贫富悬殊,以湖南与上海的人均收入差距为例,说明我国的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都存在差异。
(4)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教师稍作小结,布置作业:收集几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料和历史背景资料,完成课本90页的“活动”内容。
(5)国家之间领土面积有大有小,有的贫穷有的富裕,国家之间能不能以强凌弱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学生明确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6)教师讲述南美洲、亚洲四小龙等抓住机遇,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的例子。
(7)提问:中国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祖国经济发展怎么样呢?
(8)引导学生探究“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出示曲线图引导学生阅读,进行国情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与民族自豪感。
(9)讨论:你对中国经济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发言。
三、活动
向学生提供美中尼三个国家的基本概况,将学生分成三组,各代表美国、中国、尼泊尔三国公民,谈谈你将为本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作些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总结
1.由学生来谈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作简单总结
板书设计:
国家与地区 人口数量 领土面积 政治体制 分布
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产生差异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第五章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资料搜集与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了解国际组织的产生,认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能举事例说明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3)结合时事,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会等重要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4)通过重要国际组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国际组织既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又是国际斗争的主要场所。同时,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3)使学生敢于探讨问题并主动与人交流。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把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国际组织的材料准备和讲解,可以收集文字材料、图片、实物,条件具备的同学,提倡制作课件。
2、教师制作“世界的矛盾与冲突”、“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等材料的课件。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共需一课时,45分钟完成。
课前,要根据学生的选择分成“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织”、“红十字会”四个组。 各组设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有查找资料的、有制作课件的、有负责表演的、有组织出题的。
老师导入新课后,由四个组按照课本的顺序登台,四个组表现的形式不同,最后的巩固形式也各具风采。有按座次分组的,有按男女分组的;有比答题,有抢答题。还有现场采访。
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但老师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合能力,会操作多媒体。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出示课件“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导入新课)
(教师):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地,其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占有突出的位置。
(课件):“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教师):尽管这样,世界的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日益被打破,国际合作越来越重要,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课件):“重要的国际组织”
(教师):当今国际组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众多领域,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与我国有密切联系的四大国际组织。
【以情景引入课题,使学生了解,但今世界的矛盾有增无减,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组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增强学习本课的目的。】
(两位同学登台):今天由我们两位合作向大家介绍有关联合国的知识。
(一)联合国:
利用课件及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主要从几方面向其他同学介绍:
1、由来及英文简写2、地位3、机构、总部
4、安理会常任理事国5、职能6、职责7、重点关注的问题
(反馈):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其他同学补充未提到的内容。
(第二组同学登台)
(二)世界贸易组织:
(该组同学自己搜集资料、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并搜集了中国入世前后许多激动人心的照片)主要包括:
1、性质2、宗旨3、机构、职能
4、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加入WTO
5、入世后会给我们社会带来哪些变化?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实惠?
6、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样迎接这种挑战?(同学讨论)
其他同学补充未提到的知识。
(反馈)以男、女生分组进行
(第三组同学登台)
(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该组同学从互联网上下载大量有关图片,资料翔实、新颖)主要内容:
1、性质、标志2、宗旨3、机构、职能
4、主办奥运会的城市是怎样确定的?
5、2008年青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届时我们上几年级了?能为奥运会做些哪些工作?
(反馈)以小队为单位抢答。
其他同学补充有关知识。
(第四组同学登台)
(四)红十字会:
(该组同学利用搜集的资料、徽章讲解)主要包括:
1、性质2、标志3、宗旨4、主要任务
(反馈)同等水平的同学比赛
【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与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传授,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师小结):略
(课件):“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
(学生):上台抢答指出所在地并说出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名称
(总结):这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这些组织既是处理国际事务的场所,又是进行国际合作与国际斗争的重要工具。我们中国与这些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外活动):把课下搜集到的资料汇集到小组长处,出一期有关四个国际组织地墙报。
世界性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简称世贸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WTO现有成员137个,另有约3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申请加入。总部在瑞士日内瓦。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各成员国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的95%以上。WTO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欧盟】(Eu)
现有成员国25个:奥地利、冰岛、芬兰、挪威、瑞典、瑞士。目前,联盟成员国中的奥地利、瑞典、芬兰已经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该贸易联盟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宗旨是通过消除成员国之间非农业品贸易中的壁垒,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亚太经合组织】(ASPAC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简称APEC。
1989年11月6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由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六国的外交、经济部长签署协议,宣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11月,APEC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汉城举行,会议一致同意接纳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为其成员。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是:“互相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其精神为本地区人民创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建立亚太经济的大家庭。其合作的重点是经济领域,尤以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为主。
APEC现有成员21个,秘书处设在新加坡。
【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FreeTradeArea,简称AFTA)
1967年8月8日东盟成立。
东盟成立的宗旨虽是“提倡以平等及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成长、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转变成为一个以政治、经济合作为主的区域集团。
现东盟已拥有十个成员国,他们是:印尼、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缅甸、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ofthe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
1960年9月10日,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
欧佩克的主要目标是团结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产油国,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益,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欧佩克的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有成员国11个。
【中美洲共同市场】(CentralAmericanCommonMarket?CACM)
中美洲共同市场是由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五国组成的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62年8月2日,总部设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
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中美洲的经济一体化,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逐步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统一对外关税,最终实现地区贸易自由化,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美、加、墨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宣布,成立了一个横跨北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此协定促使三国的3.8亿消费者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出口总值6134亿美元,进口总值7728亿美元。
从20世纪90年代起,经济全球化的微观载体——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规模迅速发展,以强强联合为特征的兼并浪潮风起云涌,跨国公司所推行的生产国际化趋向,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并由此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大规模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利益相互影响、经济联系更为密切。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区域经济集团化倾向也在发展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拉美南方共同市场等世界经济组织有了实质性的意义,他们又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地球形状
地球运动
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气温:低纬度地区高,高纬度地区低
降水: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