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讲义资料,复习补习资料:0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讲义资料,复习补习资料:0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16 23:0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
2、清楚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速度    (1)提出问题
在30 min内,自行车行驶8 km,汽车行驶48km,显然汽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两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甲同学用时12.5s,乙同学用时13.5s,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可见,运动的快慢与位移和时间两个量有关,在其中一个量相同时,可以通过比较另一个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要比较上例中的汽车和甲同学哪个运动得快,就不能直接看出了,这就要找出统一的比较标准.
(2)速度
要点诠释:
①定义:速度v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②公式:.
速度定义采用比值定义法,不表示v与△x之间的数量关系,即v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但△x不一定大,二者不成正比关系.式中△x是位移而不是路程,△x与△t具有同一性和对应性.如果一段时间t内物体发生的位移用x表示,公式还可表示成.
③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④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
⑤矢量性: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它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
要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要点诠释: (1)提出问题
坐在汽车驾驶员的旁边,观察汽车上的速度计,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速度计指示的数值是时常变化的,如:启动时,速度计的数值增大,刹车时速度计的数值减小.可见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在变化的,这时我们说汽车的“速度”是指什么呢?
(2)平均速度
由前述速度的公式可以求得一个速度值,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不变的,这就是说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变化的,这个速度值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①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
②公式:.
③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
【注意】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言的.
(3)瞬时速度
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在公式中,如果时间△t非常小,接近于零,表示的是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②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
③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因此以后碰到“速度”一词,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均指瞬时速度.
(4)如何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当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都相同,所以任取一段位移△x和与之对应的时间△t的比值是恒定的,它反映了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每时每刻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所以为了描述质点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上)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常把该段时间内(或该段位移上)的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这样质点的位移△x与相应的时间△t的比值就是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这段时间内(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质点的运动情况.对变速直线运动而言,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为了精确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我们采用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方法,即以质点经过某点起在后面取一小段位移,求出质点在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从该点起所取的位移越小,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即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运动越趋于匀速直线运动.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的,求得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质点通过该点时的速度.对变速直线运动,各点的瞬时速度是变化的.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点的瞬时速度都相等,所以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5)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区别
对应关系
与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一段时间对应
与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某一位置对应
物理意义
粗略描述质点在一段位移或时间上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精确描述质点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矢量性
与对应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与质点所在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
联系
(1)在公式中,△t→0,平均速度即为瞬时速度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点的瞬时速度都相等,所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要点三、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
  要点诠释: (1)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2)平均速率是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平均速度是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如图所示,一质点沿直线AB运动,先以速度v从A匀速运动到B,接着以速度2v沿原路返回到A,已知AB间距为s.因为整个过程的总位移为0,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而整个过程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2s,所用的总时间为,所以平均速率为.
要点四、位移—时间关系图象
  要点诠释: 用图象阐明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对物体直线运动情况,我们可以借助位移一时间关系图象来分析.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时间t,用纵轴表示位移x,根据给出的(或测定的)数据,描出几个点,用直线将几个点连接起来,则这条直线就表示了物体的运动特点,这种图象就叫做位移一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为汽车自初位置开始,每小时的位移都是5.0×104m的x-t图象.
分析判断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时,要把握下面几点来分析: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一定是一条倾斜的直线.x-t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时表示物体静止,若是一条曲线时,则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直线是否过原点?若开始计时时的初位置作为位移的零点,如图所示,直线过原点;若开始计时时的初位置不作为位移的零点,则图象就不过原点.物体在计时开始的初位置由t=0时的位移即纵轴的截距决定.
(3)x-t图象表示的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而不是运动的径迹.如图所示,在0~t1时间内,即OA段图象表示物体做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匀速直线运动;在t1~t2时间内,即图象的AB段表示物体静止;在t2~t3时间内,图象的BC段表示物体做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的匀速直线运动;在t3时刻,物体回到运动的初始位置.在0~t3时间内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总位移为零.
(4)在x~t图象中,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如图中OA),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快,运动越快;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小(如图中OB),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慢,运动越慢.速度大小等于x-t图线的斜率大小.
(5)在x-t图象中,凡是直线,均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向上倾斜的直线(如图中OA)表示沿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向下倾斜的直线(如图中BC)表示沿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或依图线斜率的正、负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方向运动;斜率为负,物体就向负方向运动.
(6)若x-t图象为曲线,那其速度如何呢?例: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看到在相等时间△t内位移△x1、△x2、△x3、△x4不等,可见速度是变化的,而且随着时间增大速度减小.取△t趋近零,则趋近瞬时速度,其实某时刻的速度等于x-t图象上该时刻图象的切线的斜率,即图象切线斜率反映着各时刻的瞬时速度.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关于速度概念的理解
例1、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425m
【解析】测量员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遇到较近的峭壁反射回的,则测量员到这一峭壁的距离为x1=vt1/2=170m;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在另一个峭壁反射回的,所以测量员与另一峭壁的距离应为x2=v(t1+t2)/2=255m,因此两峭壁间的距离为x=x1+x2=170m+255m=425m. 【总结升华】这是一个联系实际的问题,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搞清楚两次听到的声音是怎样造成的,建立起速度与时间、位移的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1】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
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答案】B
【解析】在研究问题时,为了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总是要忽略次要矛盾.光速和声速相差很大,在传播约4.1km的距离时,光运动的时间非常短,对于估算来说完全可以忽略,其运算方法是:
声速:v=330m/s=0.33km/s.
所以(km),显然声速加倍后题中的估算将不再成立.
【总结升华】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本题通过距离的测定,认识估算原理,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23页】
【变式2】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曝光时间约10-6 s,因此可估算子弹飞行速度约为多大?
【答案】500m/s——1000m/s
例2、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m/s,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可知( ).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m
【答案】A、C、D
【解析】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A、C正确,B错;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故D正确.

类型二、关于平均速度的理解
例3、(2019 秦皇岛五中期中)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答案】C
【解析】(1)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
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
后一半时间的位移为,
全程时间t的位移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总结升华】不要把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弄混淆,注意按平均速度的定义求解.
举一反三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7页】
【变式1】甲、乙二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甲在前一半时间内以5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6m/s做匀速运动,而乙在前一半路程中以5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6m/s做匀速运动,则甲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
【答案】5.5;5.45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8页】
【变式2】一质点沿直线Ox轴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关系为x=(5+2t3)m,则该质点在t=0至t=2s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在t=2s至t=3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m/s.
【答案】8 ;38
类型三、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理解 例4、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设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答案】A
【解析】要弄清该题的每个选项,首先应明确两个概念: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速度是表征质点在某瞬时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矢量.位移与该段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本题中A、B、C三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同,大小是MN的长度,方向是由N指向M,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A选项正确.平均速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规定物体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与△t之比为平均速率,即.由于路程与位移一般不同,故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相等,仅在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率才与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本题中A、C两质点均为曲线运动,可见选项C、D不正确,但A、C两质点的平均速率相等,它们均大于B质点的平均速率.本题只能选A.
【总结升华】明确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矢量性特点是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6页】
【变式1】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其中的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千米/小时.
【答案】103.66
【变式2】如图所示为某列车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的照片,甲处显示为“9:28”,乙处显示为“201km/h”,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平均速度
B.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C.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
D.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答案】D
【变式3】(2019 秦皇岛五中期中)一个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 s末的速度为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 10.2 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9 m/s B.9.6 m/s?
C.10 m/s D.10.2 m/s
【答案】C
【解析】200 m决赛路径是曲线,指路程,其位移小于200 m,因此选项A错误.由于200m决赛的位移x1<200m,则平均速度,故选项B错.100m决赛的平均速度,故C选项正确.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无法求得,故选项D错误.

类型四、关于位移—时间关系图象的理解 例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答案】A、C、D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当直线与t轴平行时,表示物体位置不变,处于静止,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离原点距离相等.
【总结升华】x-t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零时刻物体的位置,横轴截距表示位移为零的时刻,交点表示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举一反三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9页】
【变式1】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则开始运动后经5s物体离出发点______m,在第l0s末的速度是_________m/s,在前l0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m/s,在20~40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m/s,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_.
【答案】10,2,2,l,0
【变式2】(2019 安徽四校联考期末)甲乙两车在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B. 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C. 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D. 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C
【解析】由图看出,甲图线的斜率不变,说明甲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线的斜率变大,说明乙车的速度增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图象的斜率看出,t1时刻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故B错误;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同,说明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故C正确;0到t1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错误.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2019 北京东城期末)下列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说法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
A、京泸高铁运行时速约为250km/h
B、某条高速公路限制最高时速为120km/h
C、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D、由于车多,某道路高峰时段汽车的车速仅为3m/s
2、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
B、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不为零
C、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不为零
D、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为零
3、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 )
A、32km/h B、35km/h C、56km/h D、90km/h
4、(2019 山东济南期末)一质点沿一条直线运动的位移x﹣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t=0时刻,质点在坐标原点
B. 从t=0时刻到t1时刻,质点位移是x0
C. 从t1时刻到t2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D. 质点在t1时刻的速度比t2时刻的速度小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相对同一位置的位移图象,它们向同一方向开始运动,则在时间t0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的平均速度最大
C、它们的平均速率相等
D、乙和丙的平均速率相等
6、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已知该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10-4s,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t=173s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问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10-4s,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
A、1200 m/s B、900m/s C、500m/s D、300m/s
7、看下列新闻图片,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平均运行速度约为73m/s
B、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平均运行速率约为73m/s
C、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列车在沿途每站平均可停留1~2min
D、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列车在沿途每站平均可停留3~4min
8、(2019 临沂十九中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0.10m/s B. 100m/s C. 4.0m/s D. 0.40m/s

9、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
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 m/s
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
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
二、解答题:
1、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的人以速度v匀速行走,如图所示.
(1)试证明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20cm的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运动,在2s内运动圆周到达B点,求: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 v=Hr. 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
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T=________.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m/(s·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AC
解析:京沪高铁运行时速度是变化的,250km/h 是平均速度;限速为120km/h指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不得超过20km/h;9.5m/s是到达终点那一刻的瞬时速度;汽车的车速是随时变化的,3m/s指的是平均速度。
2、BD
解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中途刹车停止后再启动运行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为零,但停止时的瞬时速度为零,A选项错,B选项正确;如物体沿一圆周运动一圈的过程中瞬时速度不为零,但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为零,c选项错,D选项正确.
3、D
解析:设全程的位移为x,则全程,即,代入数据得v1=90km/h、故D正确.
4、C
解析:由图知t=0时刻,质点在距离原点x0处,故A错误;设t1时刻对应纵坐标为x,则t=0时刻到t1时刻,质点位移为x﹣x0,由于x未知,则位移无法确定,故B错误;
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故从t1时刻到t2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等于路程,C正确;
图线斜率不变,则质点在t1时刻的速度等于t2时刻的速度,故D错误;

5、AD
解析:此题易错选B、C、错解原因有二:一是把位移一时间图象当作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得出甲的路程比丙的长,丙的路程比乙的长,从而漏选D;二是认为平均速率即为平均速度的大小,错选C,或是把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混淆,错选B.
6、D
解析:由题图甲得雷达第一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距离雷达的距离=6×104m,由图乙得雷达第二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和雷达的竖直高度=,设该段时间内飞机的水平飞行距离为s2,s1、s2、h在空间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数学关系得,飞机匀速飞行,所以其速度为.
7、BC
8、A
解析: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表达式..
9、B
解析: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A错;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C错;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D错.
二、解答题:
1、答案见解析
解析:(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处,在时刻t,人走到S处,
根据题意有OS=vt. ①
过路灯P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为t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下图所示,OM为人头顶影子到O点的距离.
由几何关系可知, ②
解得.
因为OM与时刻t成正比,所以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由图可知,在时刻t,人影长度为SM,由几何关系,有SM=OM-OS.
由①③④得,故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2、(1)28.3cm 94.2cm (2)14.15cm/s
解析:(1)质点的位移是由A点指向B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的长度,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28.3cm,位移的方向由A点指向B点.质点的路程为轨迹的长度,则:.
(2)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
3、1/H 1×1010年
解析:宇宙形成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每一个星体都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地远离中心,这就是我们所观测到的膨胀现象.对于不同的星体远离的速度不同,离中心越远速度越大,即v=Hr,它不是同一天体的速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爆炸后各星体做匀速运动,令宇宙年龄为T,则星球现在距离为
得.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