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1)开火车
4+5= 12+5=
20+30= 9-7=
6+7= 90-50=
19-8= 8+4=
60+40= 5+9=
18-1= 20-20=
3+12= 9+1=
30+50= 7+8=
14-2= 100-30=
(2)填一填
2.情境导入
(1)出示老师带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多媒体出示松鼠图片)
(2)请同学们说说松鼠最喜欢什么食物。
(3)从小松鼠爱吃松果,引出松鼠妈妈为了让小松鼠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能为自己准备过冬的食物,决定带它去采松果这一情境。
3.揭示课题:采松果(板书)
二、新课学习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小松鼠的表现如何?
(2)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3)请同学们根据它们采松果的个数,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并试着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4)鼓励同学们在与同桌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设法解决问题,列出算式。
2.探讨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一: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5+4=?
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和小松鼠采的松果,和起来就是一共采的松果。
(1)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试着摆一摆、算一算。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想一想在摆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什么,讨论算理。(一名同学边演示边叙述)
(3)总结方法:
①数数:从25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后数4个。
②借助小棒:一捆十根小棒,25是两捆5根,再摆4根,将5根和4根加到一起。
③利用计数器:十位上有2个珠子,个位上有5个珠子,再往个位上再拨4个珠子。
④数的组成: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最后把所得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
(4)自主探索方法:自主探索其他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二: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从松鼠妈妈采的松果25个松果中,减去小松鼠采的4个,剩下的就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的个数。
(1)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2)总结方法:
①数数:从25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前数4个。
②借助小棒:一捆十根小棒,25是两捆5根,再拿走4根。
③利用计数器:十位上有2个珠子,个位上有5个珠子,从个位上拨走4个珠子。④数的组成: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一位数减去减数,最后把所得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
三、课堂练习
1.分组进行开火车游戏
老师将书上53页第4题中的口算题分别写在4张口算题卡上,然后请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引领下开展开火车游戏。
2.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多媒体出示书上53页第1题的主题图)
(1)说说从图中你能看懂是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试着用完整的语言跟同桌说一说。
(2)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3.想一想,填一填。
(1)算出答案,填到方块里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相同的两组加数,虽然调换了位置,可是它们相加后所得到的得数却相同。
(3)鼓励同学们仿照发现的规律自己再想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4.小熊投篮
5.游戏
击鼓传花
游戏规则:音乐一响,把纸袋传送下去;当音乐停的时候,纸袋落在谁的手上,就由该同学从纸袋里抽出一张卡片,把卡片上的算式算出来。
四、结论总结:
谈收获,说体会。
组织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遗憾?
师小结:从你们的收获中看到了你们的快乐,从你们的遗憾中看到了你们的心声,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数学课会更精彩!
五、作业布置
课后附加习题
六、板书设计
采松果
1.一共采了多少个果子?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