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水循环与水资源(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17 09: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要 点 讲 解
要点一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水的循环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三个阶段;水循环有三种方式:陆地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间水循环。
要点二 云、雨、雪、雹、雾、露、霜的形成
自然现象
形成过程
涉及的物态变化

水蒸气的液化、凝华形成云
液化、凝华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最后下落时,冰晶熔化成水滴
液化、凝华、熔化

雨滴快速凝固成小冰晶形成雹
凝固

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雪
凝华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
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露
液化

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霜
凝华
经典例题 关于大自然中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B.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凝固成大量的小水珠
C.雾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D.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的小水珠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和形成的小冰晶,B不符合题意;雾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液滴,C不符合题意;露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要点三 珍贵的水资源
1.水是珍贵的资源: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极少。
2.水危机:
3.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1)人类应尽量减少水污染,并采用先进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以便使水资源能够循环使用。
(2)要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和节约用水,改变“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大力提倡节约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3)要加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制定有关节水的法规,有效地使用水资源。
当 堂 检 测
1. 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2.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
3. 下列情景中,属于蒸发的是(  )
A. 夏天,放在盘子中的冰块慢慢地化成了水
B. 冬天,放在盘子中的冰虽然未见其熔化,但是时间一长却不见了
C. 用干抹布将桌子擦干
D. 盛在盘子中的水慢慢地变少了
4. 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某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这样说的理由是(  )
A. 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B. 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C. 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
D. 该地区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
5. 下列关于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减少各种污水的排放,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
B.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大量开采利用各种水资源
C. 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制定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D.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
6.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内地面上出现了霜
A. (1)(2)     B. (2)(4) C. (1)(3) D. (3)(4)
7.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B. 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较小的无磷洗衣粉
C. 将废旧干电池统一处理,集中填埋
D. 将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
8. 针对我国北方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中水分的 减慢。
9. 由于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所以人们设计了管道输水、地膜覆盖等技术。用管道输水代替常用的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 。地膜覆盖是用塑料薄膜把田地覆盖起来,可以起到保温和调节水的作用,主要是利用了 。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 C 2. C 3. D 4. A 5. B 6. C 7. B
8. 蒸发
9. 渗透 蒸发 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