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C 2. B 3. C 4. A 5. D 6. C 7. B 8. D 9. A
10. 0.1 37.3
11. 吸收 液化
12. 凝华 放出
13. 熔化 凝固
14. 水蒸气 凝华 会放热 内侧
15. 凝固 放 蒸发
16. (1)B (2)68 (3)①99 ②C
③如图所示。
17. (1)固液共存 (2)保持烧杯内外气压平衡 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或根据沸点为98℃可知,实验时周围环境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当液面上方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或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复习巩固专讲专练
章 末 知 识 复 习
类型一 温度计
要点简介:(1)温度计的读数要注意分度值,视线与液面相平;(2)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经典例题1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
解析: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B正确。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示数是48℃。
答案:B 48
类型二 物态变化的判断
要点简介:区分、判断物态变化过程时,首先要分析物理现象,找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然后对照物态变化过程的定义,确认物态变化过程。
经典例题2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
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冬天,温暖的室内窗玻璃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解析: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错;“白气”、“小露珠”、“窗玻璃变模糊”都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C错,D正确。
答案:D
点拨:解决此类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是找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然后利用概念辨析法去判断。另外,还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利用吸放热特点来分析。
类型三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及应用
经典例题3 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舰载机成功起降,举世瞩目,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包括打印钛合金机身骨架及高强钢起落架等。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________热量,________成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
解析: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答案:吸收 熔化
类型四 物态变化的图像
经典例题4 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每隔5分钟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所示图像。
(1)根据此图,小吴得出结论:X物质____(选填“有”或“没有”)熔点。
(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则小吴实验中的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没有温度不变的阶段,故小吴得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而实验中却没有体现出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特点,从图像中可看出在10~15分钟内温度基本不变,说明原因可能是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使用的X物质的质量太小)。
答案:(1)没有 (2)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X物质的质量太小)
综 合 检 测
一、选择题
1. 人体正常体温是( )
A. 35℃ B. 36℃ C. 37℃ D. 38℃
2.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 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
C. 樟脑丸越放越小
D. 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
3.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 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C. 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D. 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溶化和水滴的汽化
5. 有一间完全隔热的房间,房间的温度维持在0℃,若在室外将一块冰放在盆中,当冰熔化一部分后,将整个盆子端到此房间,则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 冰将继续熔化 B. 冰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
C. 水将逐渐凝固 D. 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7.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凝固(放热) B. 雾生成——液化(放热)
C. 露产生——汽化(吸热) D. 霜形成——升华(放热)
8. 小宇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冰是非晶体
B. 冰的熔点是10℃
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9. 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 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 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 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这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二、填空题
10. 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体温计的示数是 ℃。
11.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一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棒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量;哥哥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12.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热量。
13. 冬天下雪后,当屋顶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时,我们常看到屋檐背阴处挂着一根根粗细不一的冰柱,这是由于屋顶上向阳处直接受到太阳的照射,温度达到1~2℃时,积雪会 ;背阴处的温度仍在0℃以下,沿屋檐流下的雪水还没来得及落地就又 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冰柱。
14.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5. 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三、实验探究题
16.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甲 乙 丙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①在7min时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丙中 (选填“C”或“D”)图。
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7. 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甲 乙
(2)小明用图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 。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 (请写出一条)。
丙 丁 戊
(3)小明用图戊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