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参观养鸡场(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 ,参观养鸡场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在现实情景中,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发现简单实际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估算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2.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形成活动反思意识,积累实践活动经验。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积累实践活动经验,会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难点】
恰当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向家长询问等途径了解养鸡场相关信息,再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自己实地参观养鸡场时要了解的问题,并初步设计好自己想要获得此问题答案的办法。
2.每个小组准备一支笔和一个本子。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
1.了解学生活动课前的准备情况。
(1)提问: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到养鸡场去参观参观,大家想去吗?
(2)提问: 都准备好了吗?说说你们做了那些活动前的准备?
(3)质疑:大家还有什么数学问题,想要在本次参观活动中解决?
(4)交流: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随机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收集问题。
2.数学问题归类。
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我发现大家准备很充分,针对养鸡场的实际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将大家的问题归结一下,几乎都涉及到鸡、蛋、饲料或者钱,要不我们今天的参观活动就重点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养鸡场里养鸡多少只?
(2)每天大约产蛋多少个?
(3)每周大约用饲料多少袋?
(4)养鸡场每月大约能赚多少元?
同学们觉得行吗?(行)
二、明确活动要求
1.分小组,落实活动任务。
要求:由于参观活动时间有限,我们分小组进行活动,每个小组重点选择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1)每4人为一个小组,任命好组长。
引导组长在组内安排好记录员、数数员(或询问员)、计算员。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做好分工。
(2)各小组自己选择想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调控,每个问题都有数量相当的组数完成,以便参观活动后反思交流。
2.组内交流、确定活动步骤。
要求:各小组根据你们自己选定的问题,讨论确定解决的办法、步骤。
引导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哪些数据可以自己收集?怎样收集?哪些信息只能向工作人员了解?可以用几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引导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用自己收集数据的办法进行解决。
三、分组活动,解决问题
进行实地参观,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参观重点。教师穿插在各组间相机引导。
本环节拟定以下导学方案:
1.通过观察,请估计一下你们组所解决问题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估计的?
(可能出现:A、估计数与实际数差距大,凭直觉估。B、估计数与实际数差距不大,有一定方法,如:先估1层、再根据层数推理出结果。)
2.记录下收集的相关数据。你们组是怎样获得这些数据的?
(由于数目较大,可能出现2个2个的数或5个5个的数、一层一层的数等)
3.你们组最后得到的问题的结果是多少?在计算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拟定的四个问题一般会用到:100以内或者三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等知识)
4.你们组的估计与最后得到的结果接近吗?
四、总结交流
1.分小组交流参观养鸡场的情况,解决预设问题。
提问:我们已经完成了本次参观参观养鸡场的活动,不知道各小组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情况怎样?完成任务是不是遇到了困难,怎么解决的呢?
要求:先请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小组同学交流你们组参观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小组交流时,可以参照你们的导学方案进行交流,其余小组如果有质疑,随时提出。
学生小组交流。
接下来相应小组对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交流和比较。
2.质疑:这次参观养鸡场,你还获得了那些新信息?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酌情确定教学
五、反思拓展
小结:经过这一次参观养鸡场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谈到:估计、较大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等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生活中藏着很多数学问题,我们要随时留心观察思考发现数学问题;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很多方法,我们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以及外出参观,怎样有序组织,提高参观效率,怎样相互帮助,怎样注意安全等等。
结语: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确实如刚才同学们说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积极动脑,就能发现和解决更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