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除法 按比例分配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除法 按比例分配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4 11: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按比例分配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学习,理解按比例分配的现实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能熟练地把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解决这类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把比转化分数或份数,从而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体会意义
1、谈话:张老师有两个朋友,小陈和小李,大学毕业后他们一直找不到工作,于是两人合资开了一家文具用品店。经过辛勤经营,一年的净利润是15万元。
引导:你知道净利润是什么意思吗?
那么,到了年底分红的时候,他们该怎样分配这利润呢?
生可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7.5万元。
2、启发:你们觉得这样分配合理吗?为什么不合理?怎样分才合理呢?
小结得出:要看两人的投资情况,投资的多就分得多,投资的少就分得少。
【设计说明: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里的情境,学生有些熟悉,但又并不是非常清楚。究竟怎样分配是最合理的?一部分学生还会停留在原有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认为平均分配利润就行。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初步体会平均分在这样的实际问题中的不合理性,感知按比例分配的现实意义,即利润的分配要根据投资额的情况来分。】
二、探索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1、计算利润:
谈话:看来要合理地分配两人的利润,还要看两人的投资情况。那老师现在就把他们的投资情况告诉你们。(出示:小陈和小李两人投资额的比是3:2。)
引导:看了这个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那么,他俩该怎样分配利润呢?(把15万元按照3:2来分配)
你能求出两人各分得多少钱吗? 出示问题:“小陈和小李各分得多少钱?”
生独立尝试解答,师巡视,鼓励不同做法。
2、学生交流做法:
方法一: 份数的做法
引导:算式中的5是什么?“15÷5”算出来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3?为什么要×2? 15万元
(随着学生的回答,调整板书)
小陈 小李
方法二:分数的方法
引导:是怎么来的? 指一指15×求的是哪部分?
明确:要求小陈分得的利润,就是求15万元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是什么?15×求的是什么?
3、引导检验: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
学生交流:检验要满足两个条件:9+6=15(万元) 9万元:6万元=3:2
【设计说明: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是有能力的,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并鼓励不同方法,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3:2的意义以及解题的思路。当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会把比转化为份数来解答,这是学生思维的特点。但是分数的方法能很好的表现出部分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思路,教师就要重点加以引导。两种方法在交流中都要引导学生说清对3:2的理解和转化,并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4、比较:
师:同学们,咱们刚才用了2种方法,方法一和方法二,分别求出了小陈、小李的利润。
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这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做的。
引导: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要求出总份数)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方法一要先求出每份数,在分别求出3份、2份是多少;方法二要先知道小陈、小李的利润各是总利润的几分之几,再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计算。)
【设计说明: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不完整的,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总结、沟通。因此,对两种思路的比较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沟通联系,区分不同,并从本质上把握住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像刚才这样把15万元按3:2来分配的方法,通常称做按比例分配。
引导:如果把刚才题目中两人投资额的比改成1:1,又该怎样分配呢?学生口答:(1)1+1=2,15÷2×1=7.5(万元)(2)1+1=2, 15×=7.5(万元)。
沟通旧知:像这种1:1的情况也就是以前学过的平均分。
6、巩固练习
学校合唱队有48人,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启发:这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就是要把什么分配?按怎样的比分配?
学生独立解答,将解答过程写在本子上。
交流每一种方法的意思。
7、连比的实际问题。
谈话:果园里有36棵果树,其中桃树、梨树、杏树棵数的比是4:3:2,桃树、梨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像这样的连比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尝试解答,投影展示,学生自己说是怎么做的。
三、课堂小结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今天学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点?(出示刚才的三题)(都是已知总数和各部分的比,要求各部分分别是多少)
那我们是如何解答的?(都要先求出总份数,可以…….,也可以…………..)
你觉得关键是什么?(对比的理解)
四、综合练习
谈话:接下来老师就来考考你学得怎么样!
1、专项练习:说出每个数量各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1)红方格和黄方格的数量的比是3∶2;  
(2)白兔和灰兔只数的比是8∶5;
(3)药粉和水的比是5:100。  
(4)一种混凝土里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
【设计说明:学生对于比的理解,一般都是先想到份数,而较少能想到分数,所以这里设计由比想到分数的练习很必要,能让学生熟练地进行比的转化,并进而熟练掌握用分数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体育室有16个球,其中足球与篮球个数的比是3:5,足球、篮球各有多少个?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2。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导:这里的总数是多少?比是?也就是要把( )按( )分配。
(3)蓓蕾幼儿园大班有35人,中班有31人,小班有24人。张阿姨要把180块巧克力分给这三个班,她该怎样分配?每班各分得多少块?
3、拓展:张家有三人去糊纸盒,每人80个,李家有2人去糊纸盒,每人100个,共得工资88元,怎样分配?
引导:88元要按什么来分配才更合理呢?为什么不能按人数来分配了?
【设计说明: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的练习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有利于数学知识的领会、掌握、巩固和发展,并能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题有所提高,让学生辨析是按人数分还是按个数分合理,从而达到灵活解决此类问题的目的。】
五、结语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去找一找。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动脑,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