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年、月、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年有多少个月和每个月的天数,能记忆大小月。
2、在经历探索年月日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验证与归纳。
3、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年月日的关系,记忆大小月。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2015年的年历卡(每组一张)统计表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值得纪念或庆贺的日子。你知道那些这样的日子??
老师也有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就是2001年7月13日22时15分26秒,我们赢得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终于实现了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
请你说说这里边所包含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时分秒是我们已经认识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还要认识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2、师:你知道年月日是怎么形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 2.师: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探究新知
(一)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月。
1、老师知道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肯定有了一些收获,和我们大家来分享一下吧。
2 生:我知道一年有12个月。
师:是不是每一年都是12个月呢?拿出你们自己带的年历讨论一下。讨论后总结得出,每一年都是12个月。
同时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二)数一数每月有多少天,完成老师准备的统计表。
师:还有呢? 其实年、月、日里面有很多知识可,你们想亲自研究一下吗?
1、 生:想! 师: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帮手!出示(年历),看看,是哪一年的?(2015年)今年的。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 ,看看从年历上能发现些什么 ? 谁来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生1:我发现了1月有31天。师:嗯,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我发现31天的月份有?师:非常棒,掌声送给他 】
3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1月有31天,2月有28天?
4 师:怎样看,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谁来想一个最简单的办法
生:看每月最后一个数字是几,那个月就有多少天。 师:真棒。孩子们,你们都会看吗?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这样的表格,(师拿表格示范)举起来给老师看看,请你再观察年历,把每个月的天数分别记录在上面的表格里 。
师:开始记录吧,看谁观察仔细,记录准确。 师巡视:上面这个横线上要填哪一年呢? 生填。 师提示:记录好的可以检查一遍。
反馈:请生分别上来填空 师:你们的记录和她的一样吗?(一样)请观察表格里的天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观察表格,找出31天的月份、30天的月份以及2月的天数
有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有:4、6、9、11
2月的天数:28天
认识大月、小月以及2月的特殊性(重点提示:不是每年的2月都是28天)
1、3、5、7、8、10、12这几个月是31天,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
4、6、9、11这几个月是30天,有30天的我们把他叫做小月。
2月既不是30天也不是31天,2月是特殊月。
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四六九冬30天,平年2月28
三 巩固练习
1、2015年3月、4月、5月一共有( )天。
2、一年有( )个月。其中有31天的月份是( )有30天的月份是( )
3、国庆节是( )月( )日,它的前一天是()月()日。
四 课堂小结
1、一年中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1、3、5、7、8、10、12)4个小月(4、6、9、11),2月是特殊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用拳头记大月、小月时,凸起处是大月,凹下处是小月,2月除外。
五、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 一、三、五、七、八、十、
小月(30天) 四、六、九、十一月
二月(28天或29天):特殊月
教学反思
《年、月、日》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相关的知识,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学生尽管不是妙语连珠,知识面也不是很广,但还是体验了自主探索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认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安排让学生观察年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年历中发现各月的天数。从而探索出大月、小月。 在教学中,我没有用权威性的说教,而是通过学生活动中所产生的教学资源,逐渐推进教学进程。比如:从学生畅谈自己对年、月、日的已有经验,继而观察年历片进行验证,再发表自己在观察、思考后的所得,再验证、反思,最后得出结论,我始终是作为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平等地参与其中。师生在认知、沟通、互动中交往,在交往中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