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0-20 14: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沙市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 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所有答题内容写在答题页中。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昼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地的昼长相等 B.①地的昼长大于②地的昼长
C.四地的昼长一定不相等 D.③地的昼长大于④地的昼长
2.从①地到②地走最近路线,其方向是
A.一直向南 B.一直向东南 C.先向南后向北 D.先向北后向南
3.a图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5时 B.17时 C.4时44分 D.16时44分
读图“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4~6题
4.该地最大高差约为
A.50~100米 B.50~150米
C.100~150米 D.100~200米
5.该地若有河流,最有可能的流向大体是
A.自南向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向东 D.自西南向东北
6.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和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A.10米 B.40米 C.80米 D.110米
下图中两条经纬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虚线为昏线。读图做7-8题。7.甲地位于丁地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8.当图中乙地的时间为20时时 A.北半球昼长夜短B.全球被平均分为两天C.丁地的地方时为21时20分D.北京时间为次日4点根据下表资料,回答9-10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表(2006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① 34.3 532.5 1865.8 15.8
② 53.5 1539.1 727.9 15.0
③ 51.9 542.4 404.4 0.4
④ 31.1 361.0 184.6 2.0
9.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10.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11——12题。
11.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 )
A.湘、粤、闽 B.苏、皖、鄂 C.京、辽、鲁 D.沪、浙、赣12.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 )
A.城市建筑 B.旅游资源 C.风俗习惯 D.生态环境
报载,江苏淮安已经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在淮河一座旧桥改造中设立标志赋予了文化和科普的含义,该桥正中设一大球,南面用红色装饰象征南方亚热带气候特征、北面用蓝色装饰象征北方温暖带气候特征。有意思的是,除了江苏淮安,还有河南信阳、安徽蚌埠都觉得自己最具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典型性、代表性,一时间舆论哗然。据此,回答13-15题:
13.以下关于南北地理分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南北分界线就在淮安 ②我国的南北分界线,不是一个小的地理范围,是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直到陕西秦岭,是一个上千公里长的地理带 ③淮安处在中国的南北分界带上 ④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可以说就是淮安的这个球 ⑤南北分界线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4.我国冬季0°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对这一地理界线正确的理解是:
A.冬季时,淮河结冰期短 B.冬季时,淮河基本不结冰
C.冬季时,淮河一般结冰 D.冬季时,淮河有时结冰有时不结冰
15.晏子使楚中有“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的说法,从区域的基本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南北区域特征的相似性和一致结构性;②古人已经发现淮河是桔子和枳子明确的天然分界线;③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南北方迥异的自然现象是南北方自然环境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性;④这种差异至今未变,说明区域之间的差异亘古难变;⑤淮河之所以成为两者的界线是因为淮河天然地阻绝了南北方区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南方、北方缺乏区域的开放性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北京时间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架客机8月18日纽约时间14日19分从美国纽约机场起飞,从北极上空直飞而过,抵达北京。回答16-20题。
16.该客机8月18日纽约时间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场起飞,此时北京时间为
A.8月18日2时19分 B.8月19日14时19分
C.8月18日23时19分 D.8月19日2时19分
17..这架飞机沿途飞越的国家有
A.美国、加拿大、俄国、蒙古、中国 B.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中国
C.美国、日本、韩国、朝鲜、中国 D.美国、墨西哥、巴西、印度、中国
18.这架飞机起飞时间为8月18日,纽约时间为14时19分,到达北京时为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则飞机的飞行时间为
A.15时21分 B.14时21分 C.13时21分 D.12时21分
19.这架飞机从纽约起飞穿越北极,所经历的自然带的变化依次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苔原带、冰原带
20.这架飞机从纽约穿越北极到北京所经历的昼夜长短变化为
A.昼长夜短→昼夜等长→昼短夜长 B.昼短夜长→昼夜等长→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极昼→昼短夜长 D.昼长夜短→极昼→昼长夜短
二、综合题:(总分60分)请将所有答题内容写在答题页中。
21.(15分)读下图,外圈为赤道,大部分地区为同一日期,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北京时间此时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2)据图,C点此时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F、E、B点中昼长最长的是______点,在图中描出F点所处的昼弧(在答题页作图)。
(3)如此时,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则全球12月22日分布的范围为 ( )
A.1/6 B.7/8 C.100% D.50%
(4)图示时间3小时以前,全球12月22日分布的范围为 ( )
A.1/6 B.7/8 C.100% D.50%
22.(10分)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2分)①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及其相对高度取值范围是 ( )
A.陡崖,40~60米B.鞍部,40~60米C.陡崖,30~70米D.山坡,30~70米
(2)(2分)a、b、c、d四处河岸,河流冲刷强度最大的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2分)图中虚线处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 )
A.M、N两处 B.P、Q两处 C.M、P两处 D.N、Q两处
(4)(4分)地形剖面图应依据水平比例尺并设置垂直比例尺绘制,恰当的设置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按照剖面图绘制的一般要求将沿XY线的地形剖面图绘制在图下的方框中(以方框横线为XY线水平延伸方向)。(图见答题页)
23.(35分)美国当地时间(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9年9月25日上午9时55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在匹兹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
匹兹堡最初只是个印第安人的小村镇,18世纪中叶,人们在该地发现了大型富铁矿和煤矿,19世纪中叶钢铁工业随之兴起。到二战前后,匹兹堡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美国的“钢都”。二战结束后,军火需求量剧降,匹兹堡钢产量削减一半,不少钢厂倒闭,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匹兹堡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基础——钢铁工业在国外竞争和需求下降的双重打击下已经名存实亡,其经济也不断衰落。
(1)上图为北美区域城市整合图,试比较峰会开幕时,a多伦多、b休斯顿、c华盛顿、d匹兹堡、e芝加哥五个城市夜长(用字母按昼长由长到短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峰会开幕时,长沙(113°E)的地方时为____日____时____分。
(2)从匹兹堡市的起源看,其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3)18世纪中叶,匹兹堡市得以迅速发展的技术条件及区位条件是什么
(4)读图1和图2,该区人口总数减少最多发生在_______年代,其人口迁移的主体是________,试分析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原因。(3点以上,每点2分)
图1 1900-2000匹兹堡大都会区人口总数变化 图2 1980-1999人口迁移的年龄构成
表1 1800-2006年匹兹堡中心区人口统计
年代 Pop. %± 年代 Pop. %±
180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800 United States Census ) 1,565 — 190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900 United States Census ) 321,616 34.8%
181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810 United States Census ) 4,768 204.7% 191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910 United States Census ) 533,905 66.0%
182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820 United States Census ) 7,248 52.0% 192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920 United States Census ) 588,343 10.2%
183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830 United States Census ) 12,568 73.4% 193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930 United States Census ) 669,817 13.8%
184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840 United States Census ) 21,115 68.0% 194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940 United States Census ) 671,659 0.3%
185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850 United States Census ) 46,601 120.7% 195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950 United States Census ) 676,806 0.8%
186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860 United States Census ) 49,221 5.6% 196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960 United States Census ) 604,332 10.7%
187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870 United States Census ) 86,076 74.9% 197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970 United States Census ) 520,117 13.9%
188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880 United States Census ) 156,389 81.7% 198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980 United States Census ) 423,938 18.5%
189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890 United States Census ) 238,617 52.6% 199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1990 United States Census ) 369,879 12.8%
200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2000 United States Census ) 334,563 9.5%
2006 312,819 -6.47%
(5)读表1,对比图1,匹兹堡中心区人口规模变化的转折期与匹兹堡大都会区人口规模变化的转折期,__________更早。并由此分析中心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表2 1970-1990匹兹堡大都会区职业分布变化
职 业 人数比例 人数变化比例
1970 1980 1990 1970-80 1980-90 1970-90
主 管 7.3 9.5 12.2 2.2 2.7 4.9
专业人员 12.2 12.8 15.6 0.6 2.8 3.4
技 术 3.6 3.4 4.4 -0.2 1.0 0.8
营 销 7.9 10.2 12.5 2.3 2.3 4.6
行政管理 18.1 17.6 17.3 -0.5 -0.3 -0.8
私人服务 1.0 0.4 0.3 -0.6 -0.1 -0.7
安全服务 1.4 1.6 1.6 0.2 0 0.2
其他服务 10.4 11.5 12.3 1.1 0.8 1.9
务 农 0.5 0.6 0.9 0.1 0.3 0.4
精密生产 15.5 13.0 10.4 -2.5 -2.6 -5.1
技术工人 12.8 8.7 4.6 -4.1 -4.1 -8.2
运 输 4.0 5.1 3.9 1.1 -1.2 -0.1
劳 工 5.4 5.5 4.0 0.1 -1.5 -1.4
总人数 870902 938432 923049
(6)读表2,从1970-1990统计表明匹兹堡大都会区的就业总体情况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统计资料显示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评价这一过程对匹兹堡区域发展的意义。
考 室
考 号
地理 答题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15分)
(1)________时。(3分)(2)______小时。______点,在图中描出F点所处的昼弧(在右图中作图)。(各2分)(3)( )(3分)(4)( )(3分)
22.(10分)①( )②( )③( )
④题答案按作图规范画在下图中:
X Y
23.(35分)(1)夜长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113°E)的地方时为____日____时____分。 (5分)
(2)从匹兹堡市的起源看,其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2分)
(3)(共5分,每空1分)
技术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区位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年代, ________,原因。(3点以上,每点2分)(共10分)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1分)中心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4分)
(6)就业总体情况变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匹兹堡区域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地理 答案
1.A a、b、c三图中太阳均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均分,故①、②、③三地昼长相等。
2.D ①地坐标为(45°E,60°N).②地坐标为(135°W,30°S),故从①地到②地是先向北再向南走最近。
3.A a图中,45°E为0时,故北京时间为5时。
4~7 DB C
7-8答案: C D
9-10 AD
11-12 BD
13-15 答案:B D A
16-20 答案:D A C C D
二、综合题:
21.答案:(1)23 时(2)12小时,E点,略(3)B(4)C
解析:(1)依据太阳光线确定晨昏线为CAD弧线,右半部为昼半球、左半部为夜半球,则字母E所处的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心,则E所处经线(45°W)地方时为12时,与其相对的经线(135°E)为0时,则依据自转方向,北京所处的120°E经线此时为23时;(2)外圈为赤道,则C、D均为全年昼夜等长,每日均为12时昼长。由于该图显示南半球昼夜分布,则纬度越高白昼越长,F、E、B点中,F、B两点处于相同纬度,E点纬度更高,所以昼长最长的是E点。(3)A经线为180°日界线、与E经线相对的135°E为0时日界线,北京位于120°E应该在“昨天”的范围,与其同一日期的地区跨270°经线,为21个时区;全球12月22日分布的范围为7/8 。(4)图示时间3小时以前,180°日界线与0时日界线重合,全球属于同一日期。
22.(1)-(3)A A A (4)绘图参考下图,扣分标准:起止地点XY,超出起止范围扣分;设置垂直比例尺应该合理,可以是一个等高距(10米)一格刻度(上图),如下图20米设置一格刻度,两者的起伏程度有所差异。
23.
(1)b>e>c>d>a 25日22时27分
(2)资源 或煤炭资源
(3)第一次技术革命极大地刺激了其工业的发展,或无烟煤炼铁技术在19世纪中叶成熟。区位特点则是,又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且靠近五大湖,工业用水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4)生产成本上升,增长放缓:①资源枯竭、②环境污染加重、③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企业外迁,失业率上升;生产结构的变化:④钢铁需求降低,国际钢铁过剩;⑤煤炭工业受能源结构石油化影响在本地衰退。人地关系矛盾空前紧张。(3个要点中有所表达即可给分)
(5)匹兹堡中心区早于大都会区。 中心城市的作用: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和农业地域起到一个带领的作用、辐射作用。
(6)总体情况变化的特点:就业整体规模变化较小。 原因: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 产业结构变化: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意义:导致匹兹堡经济发生了转型。
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