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司马光》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司马光》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7 10:4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看图猜故事
司马光砸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司马光》,去看看司马光的故事。


24 司马光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复姓
单姓
司马

下一页
上一页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宋史 司马光传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重点)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司马光的冷静与机智。(难点)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口小

肚大




看注释
看插图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宋史》成书至今已有700多年了。
皆(皆是) 跌(跌倒) 司(公司) 弃(放弃) 持(支持)
会写字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chí


没有
méi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多音字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这个工程得一个月才能做完。
děi
出得门来
de
一读正音
读之,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

下一页
上一页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wèng
diē
jiē

chí
bèng
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

戏:嬉戏,玩耍。 庭:庭院。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足:失足。
跌:身体失去重心而掉下去。 皆:全,都。
弃:放弃,抛弃。 破:使……破坏。
迸:爆开,溅射。
儿:代指落水的小孩。
得活:得以活下来。即获救。
词语理解
二读明意
可借助下面的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猜读的方法,说出文章意思


看 注 释



三读出韵
要想象画面,声断气连
小提示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适当的内容。
群儿戏于庭。
群儿



很多孩子。
这里指小伙伴。
玩耍

院子里。
文中指后院里。




翻译: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儿
登瓮
足跌
没水中
有个小孩
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爬到缸沿上玩。




翻译: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被没顶了。
众皆弃去。


弃去
别的孩子们

跑到外面



翻译: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都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持石
击瓮

水迸
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
它 指水缸
水流了出来
使劲向水缸砸去




翻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翻译: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皆弃去
你认为司马光
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遇事不慌

善于动脑

聪明勇敢

课堂小结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凸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
登 跌 没
持 击 破 迸




沉着冷静
破瓮救人

原因:戏
结果:活

经过
板 书
人物对比,是把不同的人,或把一个人物前后截
然不同的表现放在一起作比较,突出人物某方面的特
点,给人以深刻印象。本文就运用了这种写法,将其
他小孩的惊慌失措和司马光的临危不乱、冷静应对作
对比,突出了司马光的聪明、勇敢。
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
写法借鉴
危险面前不要慌,我们都是“司马光”。
假如你在广场看到有人拿刀行凶。你要这样做:
首先要沉着,要大声向旁人寻求帮助,拨打110报警;不要激怒歹徒,注意寻找掩体躲避,同时大声呼叫,以提醒更多的人及时避险。
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
A.勤奋好学 B.聪明机智,沉着稳重 C.爱护公物

B
一锤定音(在带点的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司(sī shī)机 跌(diē biē )入
众(zhòng zhùn)多 登(dēng dēn )瓮
弃(qì pì)去 庭(tíng tín)院
?
?
?
?
?
?






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找  石头

   一口   石头    砸  大人

   一块   假山    搬  水缸







请用“/”标出下列句子中间的停顿。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看——注释
学习文言文的技巧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书
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还读不懂的——做批注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
文言文的概括能力强。
现代文语言优美通顺,但没有概括能力。
理解古汉语中的一些句子时,
有的要进行调整,有时还要增添,
翻译时才会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通顺的讲述。
1.背诵课文
2.在田字格中书写本课生字。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作业
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点拨:这篇课语言凝炼,我们学的其他课文描写生动具体。
参考答案:这篇课文的语言是文言,比较凝练,刚读起来觉得很难明白其意思,只看注释,理解起来也很困难。我们学的其他课文描写生动具体,语言浅显易懂。
这是课后第3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