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上3.6.3 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七上3.6.3 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17 16: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设计依据与构想】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课前预习,产生问题,课上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验证性实验,让学生感悟探究过程,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同时为更好地学习下一节呼吸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
2. 掌握鉴定淀粉的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
4. 掌握验证氧气的方法。
5. 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6. 通过公式,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节约意识。
2. 提高学生保护绿色植被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 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
3. 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
课时安排:计划2课时。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
(1) 探究小组的划分。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不同,进行组员分配,每小组自己推选出一名组长。
(2) 预习本节课实验操作内容。
2. 教师准备:
(1) 准备好盆栽的天竺葵及相应的实验器材。
(2) 课前对各实验小组长进行培训。
(3) 指导学生在课前1天,将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用黑色塑料袋罩上一昼夜。
(4) 指导学生第二天早晨用自己喜欢的具有一定形状的黑纸片将暗处理的天竺葵叶片部分上下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片片丰收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当学生被这喜人的场面吸引时,通过“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俗语,让学生感受到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这些果实内的有机物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那么,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引入新课。
设计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利用音乐这一学生喜欢的元素,通过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通过俗语,引入新课,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联系到了绿色植物,继而提出探究的问题。
二、 学习新课
(一)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1. 探究方案的确定: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天竺葵,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提出疑问(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根据本实验要求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 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 对叶片遮光的目的是什么?
(3) 直接拿叶片实验行不行?
(4) 为什么要将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而不能用酒精直接加热?
(5) 叶片不经酒精脱色处理,直接操作行不行?
(6)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请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2.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引导总结。
(1)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实验过程:①暗处理;② 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h ;③酒精脱色 ;④清水冲洗、滴加碘液; 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 对叶片遮光的目的是什么?形成对照,设置变量为光照
(3) 直接拿叶片实验行不行?不行。
(4) 为什么要将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而不能用酒精直接加热?叶绿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5) 叶片不经酒精脱色处理,直接操作行不行?不行。
(6)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验证产生的物质有淀粉。
(7) 淀粉遇碘呈什么颜色?蓝色
(8)叶片遮光部分呈什么色? 不变蓝色为什么不变蓝色? 没有产生淀粉。未遮光部分呢? 蓝色
(9)根据你的实验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绿叶在光下合成了淀粉。
(10)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第一组同学说出你们的结论。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与光有关。
教师总结给出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分别是光和淀粉。
3.学生讨论交流:
(1)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移到阳光下照射3~4h,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对实验植物暗处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在叶片自身的生命活动中被消耗掉,另一部分运送到植物的其他器官储存或利用,实验时测到的淀粉是叶片细胞新制造出来的,这样使实验结果更科学。
(2)家里种植的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去。小麦在灌浆的时侯遇到阴雨天天气,就会造成减产。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让学生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实验中叶片被遮光的地方不能制造淀粉,说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如果植物长时间得不到光照,就不合成自身生命活动必需的有机物,所以家养花草长期放在黑暗处会死去,小麦灌浆时遇到阴雨天会减产。
教师小结: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同时释放出氧气。
三、板书设计:
第3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质
一、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实验过程:暗处理、部分遮光、照光、酒精脱色、漂洗、染色、观察比较、分析现象、总结结论。
2、现象:照光部分变蓝;未照光部分不变蓝
3、结论: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4、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同时释放出氧气。
二、注意事项:
四、目标检测
将绿色植物叶片放在暗处一昼夜,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在此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 )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
2、在此实验中,将绿色植物叶片先放在暗处处理的目的是 ( )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3、此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体现在 ( )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知识,了解实验的有关内容,自己动手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生物科学素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是微观生命活动,内容抽象,只有通过外在实验现象来推理内部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能把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究后,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很广,设计方案很多,看得出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但这样的教学设计的难度比较大。我们一定要以新课标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探究教学”为指导思想,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放手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并很好地组织了课堂教学。本节课能建立师生平等的交流,教师客观的分析、巧妙的引导,给本节课增加了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