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离骚(节选)(基础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兰皋(ɡāo)芰荷(zhī) 谣诼(zhuó) 藏污纳垢(gòu)
B. 侘傺(chì) 方枘(ruì)伫立(chù)溘然长逝(kè)
C. 鸷鸟(zhì)罹难(lí)攘诟(rǎnɡ) 放荡不羁(jī)
D. 方圜(yuán) 杂糅(róu) 木讷(nà)岌岌可危(jí)
【答案】C
【解析】A项,“芰荷”中的“芰”应读“jì”;B项,“伫立”中的“伫”应读“zhù”;D项,“木讷”中的“讷”应读“nè”。
2、下列各句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怨灵修之浩荡兮
B. 固时俗之工巧兮
C. 宁溘死以流亡兮
D. 驰椒丘且焉止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D项,“驰椒丘且焉止息”中的“止息”古今意思一致,都指“休息一下”。A项,“怨灵修之浩荡兮”中“浩荡”古义是“恣情放纵”,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B项,“固时俗之工巧兮”中的“工巧”古义是“善于投机取巧”;今义指“技艺巧妙”。C项,“宁溘死以流亡兮”的“流亡”古义指随流水而消逝;今义指“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和祖国”。
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偭规矩而改错
B. 何方圜之能周兮
C. 唯昭质其犹未亏
D. 进不入以离尤兮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C项,“唯昭质其犹未亏”,句中没有通假字,意思是“惟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A项,“偭规矩而改错”中“错”通“措”,施行。B项,“何方圜之能周兮”中“圜”同“圆”,圆形的。D项,“进不入以离尤兮”中“离”同“罹”,遭受。
4、下列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忍尤而攘诟 攘:排除
B. 进不入以离尤兮 尤:责骂
C. 苟余情其信芳 信:相信
D. 岂余心之可惩惩:惩治
【答案】B
【解析】A项,攘:忍受。C项,信:确实。D项,惩:受创而改变。
5、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作的新纪元。
B. 《楚辞》是刘向于西汉末年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而成的,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C.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D. 《离骚》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由屈原创作。屈原另有《九歌》《九章》《天问》等作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离骚》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错误。《离骚》是我国第一部长篇抒情诗。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固时俗之工巧兮 时俗:世俗
B. 竞周容以为度 周容:荀合取容
C. 郁邑余侘傺兮 侘傺:失意的样子
D.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贫穷,困苦
【答案】D
【解析】
1题: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混淆了“穷困”的古今义。故选D。
7、下列对选段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情怀。
B.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
C.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
D. “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答案】C
【解析】
1题: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诗人不是在“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而是埋怨楚怀王太荒唐,没有准则,不理解诗人。故选C。
8、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中表达了屈原对不被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
B. 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引出议论感叹
C. 诗中表明了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
D. 诗中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答案】C
【解析】
1题: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诗中表明的不是“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而是诗人对世俗的批判,批判世俗违背准绳,歪曲事实,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故选C。
9、屈原受屈遭贬的外部原因,选段中提及了三个方面,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答案】①灵修浩荡;②众女谣诼;③时俗工巧。
【解析】
1题: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题目要求对屈原受屈遭贬的外部原因进行概括,这就需要在文段中进行搜索筛选。从君王的角度看,有“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从其他人的角度看,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从世俗的角度看,有“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将这些内容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即可。
10、选段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①对比。忠贞爱国的诗人与那些极力和他为敌、对他造谣中伤、投机取巧、谄媚君主的奸佞小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衬托出屈原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热情,也反映了屈原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黑暗险恶的社会政治环境。②比喻。用“蛾眉”比喻自己的美|德,用“众女”比喻许多小人,生动形象。③反问。“何|方醒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地表明了诗人坚持正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④起兴。诗人先言“鸷声鸟”不群、“方圜”不能周、“异道”不能相安的一系列现象,为下文表达自己要保持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做铺垫,同时也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解析】
1题: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找出诗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仔细分析诗句,不难发现选段中运用了对比、比喻、反问、起兴等手法。其次,要明确答出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艺术手法的,并写出其艺术效果。
11、选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塑造了一位优国优民、疾恶如仇、正道直行的诗人形象。面对群小的无耻行径,他嗤之以鼻,无情鞭挞;而自己特立独行,不为时势所屈,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依然高举道义的大旗,慷慨高歌,绝不屈服,表达了诗人坚持真理和理想的信念。
【解析】
1题: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回答这一类型的题目要分三步走:定身份,做分析,看意义。定身份,就是用一句话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做分析,就是结合具体诗句探究人物的性格表现;看意义,就是要分析塑造该形象的意图何在。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余虽好修姱以机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答案】(1)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鹰、雕等和一般的鸟不合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3)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解析】
1题: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虽”,虽然;“修姱”,美德;“以”,连词,来;“朝”,早上;“而”,连词,表转折;“替”,意译为遭贬黜。(2)“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群”,合群;“自”,从;“固”,本来。(3)“伏”,保持;“清白”,清白之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