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17 18: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世纪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姜 华
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设计者】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姜华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2012版)三年级上册第62~63页《买矿泉水》
【学习目标设计】
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主要是: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
基于《课程标准》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者分析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结合“买矿泉水”的现实情境,能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中间问题;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初步体会连乘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结合情境,能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中间问题。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本着目标导引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评价与目标紧密结合的原则,针对各个目标,设计相关、相应的评价内容。
针对目标1、2,以学生的分析、展示、交流进行评价。
针对目标3,以学生的举例描述进行评价。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带着他班上的同学来参观我们美丽的银河路小学。作为主人,老师准备买矿泉水来招待他们。(板书课题)看到这几个字,想一想,要买矿泉水我们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预设:(1)一瓶矿泉水有多少元?
(2)买几瓶?
(3)买几箱?
二、分析交流
探究新知
1、师:带着这些想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从中找出我们需要的信息。(找一到两个学生完整的说一说)
同学们,从信息中我们知道,老师要买两箱矿泉水,买这些矿泉水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怎么算?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预设:(1)先算两箱有多少瓶,再算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先算一箱需要多少元,再算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也就是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么先算出一箱有多少瓶,要不然先算一箱需要多少元。
2、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用这样的方法帮老师快速地估一估,我拿150元去买这些矿泉水,够吗?为什么?
那把24看做20去估算,可以吗?
小结:把24看做20,估算的结果就比实际结果小,我们拿着比实际花的要少的钱去买东西是不合适的。所以在买东西进行估算时我们一般都往大了估。
3、师:那老师实际要花多少元钱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老师买两箱矿泉水一共花多少钱?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个学生板演并分享:
(1)24x3=72(元) 72x2=144(元)
(2)24x3x2
(3)24x2=48(瓶) 48x3=144(元)
师:通过三个学生的讲解我们发现(1)和(2)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算一箱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元?只是呈现的算式不一样。(1)是我们很熟悉的分步计算,而(2)是将分布算式综合成了一个比较简便的算式。像这样将几个数连续相乘的算式我们称为连乘(板书:连乘)。你们能根据(3)也写出一个连乘算式吗?它是先算的什么?连乘算式在计算时一般都是按照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24X2,再算……(在这里示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师:比较这两个连乘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对,对于连乘算式,交换乘数的位置,他们的积是不变的。
4、师:多亏你们的帮助,老师把矿泉水买回来并发给参观的小朋友。走,我们带着他们去参观我们的学校吧。
(出示课本第三个绿色圆的第一个图片)师:第一站他们来到了“小小图书室”,谁能当个小导游给参观者介绍一下我们图书室的信息?听了你的精彩介绍,淘气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请同学们用连乘的知识算一算。(找一个学生分享计算过程)
接着他们又参观了“小小科模室”和“小小体育室”,谁能完整的介绍一下图上的信息和问题?请同学们用连乘的知识分组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桌交流,全班分享)
总结:看来生活中用到连乘方法的事情非常多,你能提出一个用连乘方法解决的问题吗?

三、知识小结
联系生活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收获在生活中解决你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
一箱有多少元? 两箱有多少瓶?
24x3=72(元) 24x2=48(瓶)
72x2=144(元) 48x3=144(元)
24x3x2 24x2x3
=72x2 =48x3
=144(元) =144(元)
答:买两箱矿泉水需要144元。
【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