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0×5=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0×5=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17 18:4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0×5=?
第一课时:0×5=?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0×5=?”例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结合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难点:创设适合学生年龄情境,讨论探索新知。
教具准备:
贴纸 磁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探求新知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二年级是否学过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现在老师就出几题考考大家。
出示:5+5+5+5 → 4×5或5×4
6+6+6 → 3×6或6×3
0+0+0+0+0 → 0×5或5×0
师:那么你们知道 0×5或5×0等于几吗?为什么?
(等于0,因为5个0相加等于0。)
(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师:好,你们说得有道理吗?我们来研究研究:出示 0×100 999×0 10000×0
填空:0×(任何数)=0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齐读(贴纸)

二、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师:带着你们的发现,拿出稿纸,用你们喜欢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黑板上的130×5乘数末尾有0的算式。
生:130+130+130+130+130=650
生:100×5=500 30×5=150
500+150=650
生:1 3 0 1 3 0
× 5 → × 5
6 5 0 6 5 0
师:相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竖式 简单 迅速 正确 美观)

三、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师:既然同学们都喜欢用竖式计算,那么现在你们就用竖式来计算402×3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吧!

4 0 2 1、板书计算 指名说计算思路。
× 3
1 2 0 6 2、总结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生:数位对齐,个位乘起,满几十进几,进位加上,加一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师:观察以上两题乘数,同学们发现有什么区别?
(0在末尾 0在中间 贴纸展示)
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学的认真,掌握的不错,想不想独立完成几题
出示:240×3=720 104×2=208
2 4 0 1 0 4
× 3 × 2
7 2 0 能丢吗? 2 0 8 0能丢吗?
生:不能,他们起占位作用。
师:真棒!来点高难度的,好吗?
出示:450×6=2700 106×7=742
4 5 0 1 0 6
× 6 × 7
2 7 0 0 7 4 2
为何2个0? 0哪去啦?
生:第一个新产生的,第二个补上的。被个位满的4占了。
练习 总结。
师:教材34页填空,先独立完成,在集体讲解。
收获:乘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0×5=?
——乘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

0×5=0 5×0=0 0×( )=0
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130×5=650 402×3=1206
1、130+130+130+130+130=650 4 0 2
2、100×5=500 30×5=150 × 3
500+150=650 1 2 0 6
3、 1 3 0 1 3 0
× 5 → × 5
6 5 0 6 5 0
240×3 104×2 450×6 106×7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通过练习明白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不同的计算方法,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特别是计算结果0的作用,能不能丢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
但是本节课有不足之处是:1.学生在做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时,受思维定式数位对齐的影响不爱用简便。2.在进行简便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计算结果末尾的0忘记写上。3.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竖式计算时,有的同学忘记用0占位,结果答案算错了。针对以上不足我会在第二课时注重练习并指名让学生说出个所以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