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光的反射 第1课时(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光的反射 第1课时(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29 18:1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1课时 光的传播
要 点 讲 解
要点一 光源
1. 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 分类:
(1)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点亮的电灯、激光灯、点亮的手电筒等。
要点二 光的直线传播
1. 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线: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就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用“”表示。
3.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及其应用
(1)影子: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达不到的区域(如图所示)。
(2)日食和月食: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处在一条直线上时,若月球处在地球的影子里,月球不能反射光线,就形成月食;若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月球挡住了太阳光,使地球上某些区域的人们看不到太阳,就形成了日食。如图所示是日食形成的示意图。
(3)小孔成像:如图所示,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立的实像,这样的现象叫做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4)激光准直:利用激光具有方向性好的特性,在开掘隧道时,工人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经典例题1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已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也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解析: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符合题意;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B错误;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墙与小孔距离越小,像也越小,故C错误;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答案:A
点拨: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要点三 光的传播速度
1.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c=2.99792×108m/s,我们在计算中,真空中的光速取为c=3×108m/s。
2.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视为3×108m/s,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拓展:由于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快得多,雷雨时,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 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1光年=3×108m/s×365×24×3600s=9.46×1015m。
经典例题2 在校春季运动会上,请你做终点计时员,你是看发令员的枪冒烟开始计时,还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
A. 看枪冒烟,因为烟雾看得清
B. 听到枪声,因为枪声听得清
C. 看枪冒烟,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D. 看枪冒烟,因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解析:终点计员若听枪声再计时,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大约需要t==≈0.29s,即计时已经晚了大约0.29s。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光从起点传到终点所需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应该看枪冒烟计时。
答案:C
易错易混警示 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理解不透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是均匀的,光线会发生弯曲。同学们在解此类题时,往往易忽略“同种均匀介质”,从而错误地认为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另外,还应注意光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
经典例题3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均匀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解析:当慢慢向水中注入海波溶液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此时溶液不均匀,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当 堂 检 测
1. 夏天的夜晚,我们看到无数闪烁的星光,高悬的月亮,高楼内射出的各色灯光交相辉映,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着淡淡的绿光,他们中一定不是光源的是(  )
A. 星星 B. 月亮 C. 灯 D. 萤火虫
2. 下列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A. 日食和月食
B. 影的形成
C. 小孔成像
D.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
3. 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 树叶的实像 B. 树叶的虚像
C. 太阳的实像 D. 太阳的虚像
4. 太阳光从空气中进入河水中,它的传播速度(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5. 下列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
B. 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
C.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
6. 在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记时员为了记时准确,在记时应(  )
A. 听到发令枪声同时按下跑表
B. 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
C. 听到枪声或看到白烟都可以按下跑表
D. 无法确定
7. 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雷雨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 。
8.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规律。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 B 2. D 3. C 4. B 5. D 6. B
7. 光沿直线传播 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的缘故
8. (1)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倒立 光的直线传播 (4)太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