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复习课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我们经常用来描述天气现象的词语是 ( )
A 阴晴、风雨、冷热 B 雨衣、雨伞、草帽 C 下雨、打雷、冰雹 D 温度、湿度、气压
2.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北飘扬,请问这时吹哪个风向的风 (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3.观察下面的四幅图,图中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哪个比较妥当?( )
4.下面四种天气中,出现那种天气预警信号时,中学生不用上学?( )
5.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 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
6.关于气温水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相反
B.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七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赤道地区
D.地球上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北冰洋
7.关于世界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多雨B.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
C.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冬季多雨D.赤道附近各月降水都较少
8.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 )
A.赤道和中纬地区 B.赤道和两极地区
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
9.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地区地处低低纬度 B茂密的森林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C这里离印度洋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响 D 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较大
10.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大面积的植树造林 B.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C.家庭电器的大量使用 D.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11.分布在大陆西岸,常年受海洋和西风影响的气候是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12.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 ( )
A.夏季多雨区B.冬季多雨区C.全年多雨区D.全年少雨区
13.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 )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二.读图综合题
14.请你根据下图,播报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
广州: , 。
南宁: , 。
长沙: , 。
武汉: , 。
南京: , 。
厦门: , 。
(1)上海天气预报播报: 。
(2)广州和杭州的天气变化相同点 。
(3)图示范围内, (城市)会有雷阵雨。
15.读某地各月气温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0.5 10.7 13.4 18.2 22.1 25.5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1)、该地气温年较差是_______。
(2)、该地位于_______半球(南、北),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该地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______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4)、请在下图中画出该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
16.读下面的等温线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气温为_________℃以下,B点的气温数值范围是_________℃。
(2)、C处的温差比B处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点与D点的相对海拔至少是( )
A、2000米 B、2667米 C、3000米 D、4000米
17.读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月分配图,回答:
(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一般分布在大陆的 。夏季受来自海洋 季风影响,降水___。
(2)、乙地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是 。
答案:1.A 2.B 3.B 4.B 5.B 6.B 7.B 8.B 9.D 10.B 11.D 12.A 13.B
14.广州:多云转阵雨,27~33℃南宁:多云,27~35℃;厦门:多云转晴,25~33℃;长沙:大雨,22~27℃;武汉:多云转阵雨,27~32℃;南京:多云,23~32℃。
(1)大雨转小雨 最低气温23度,最高气温32度(2)阴转小雨(3)福州
15.(1)18.3℃ (2)北半球 最热月出现在7月 (3)北温带 1月的气温大于0℃,小于18℃ 属于亚热带 (4)略
16.(1)4 20~24℃ (2)小 C处的等温线更稀疏(3)C
17.(1)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岸 夏 丰富 (2)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南宁
广州
桂林
厦门
福州
长沙
南昌
宁波
杭州
武汉
合肥
南京
上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