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null
施耐庵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智取生辰纲
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
? 金圣叹说:“不读水浒, 不知天下之奇。”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智取生辰纲》来了解天下之奇,认识水浒人物。
新课引入
1、分析“智押”及“智取”,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2、分析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4、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品评人物。
学习目标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
作者简介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该书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它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有删节,标题是编者加的,原题是“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北宋末年,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要把十万贯财宝送上东京,为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八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财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背景链接
嗔(chēn) 虞(yú)候 吹嘘(xū)
朴(pō)刀 恁(nèn)地 怨怅(chàng)
兀(wù)的 气喘(chuǎn) 逞(chěng)辩
喏喏(nuò) 忒(tuī) 剜(wān)口割舌
舀(yǎo) 聒(guō)噪 啰唣(zào)
面面厮觑(qù)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寻思:思索,考虑。
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
出没:出现和隐藏。
分说:分辩,辩白。
勾当:事情。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分类: 按篇幅长短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文体知识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整体把握
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出相关的人物。
(1)开端: 慎押金银担。
(2)发展: 贩枣蒙杨志。
(3)进一步发展: 卖酒诱官军。
(4)高潮: 巧下蒙汗药。
(5)结局: 上当饮药酒。
(6)尾声:好汉智取生辰纲。
整体把握
杨志
七雄
白胜
吴用
杨志
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中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
刘唐当众在酒桶中打酒喝;
吴用在酒中下药。
整体把握
智取生辰纲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人的因素以外,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请你写出有利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
天气炎热,押送的官兵要喝酒;
身处在树林中,便于布置和逃脱,官兵来不及追赶。
整体把握
本文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天气炎热,众人难以忍受与杨志偏在暑热正午催促赶路的矛盾。
整体把握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合作探究
(2)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的真切情况。
合作探究
(3)智用矛盾。
同样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惟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合作探究
(4)智用计谋。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初消疑心)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消尽疑心)
三麻——巧下药,麻翻对方 (全部放倒)
合作探究
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不多带兵,只挑了11个军汉扮作脚夫掩人耳目。
(2)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在晨光或暮色中偷袭。而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合作探究
(3)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懈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4)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5)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了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合作探究
为什么如此精明、谨慎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然不免被劫的命运?请你分析一下杨志失败的原因。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健、虞侯、都管,无不怨恨他。杨志把生辰纲看出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生辰纲被劫埋下了隐患。
合作探究
(2)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智多星吴用的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筹。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合作探究
结合文本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
杨志相当精明,相当警惕。他明白天下形势,“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也明白一路的情势,他知道黄泥冈“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他的判断完全正确。他发现有人在对面松林里“舒头探脑价望”时,马上前去盘问。他一见众军汉买酒,就断然制止,生怕中了蒙汗药的计策。事情果真如此,吴用之计果真用的是蒙汗药。
合作探究
但是,我们只能说杨志“相当”精明,不能说“十分”精明。凡防范措施,总须以防万一,宁可过头不可不防。即使酒里真的没有下药,还是不吃保险。吴用他们做手脚,杨志“在远远处望”,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不曾想,第二人去舀一瓢酒,为什么被夺住往桶里一倾,这举动其实另有文章。他到底被吴用做的手脚蒙住了,结果中计被劫。可见,他的精明,跟吴用相比,略输一筹。
合作探究
杨志更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说他“蛮横”是不错的。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军阀作风,棍棒纪律,以致他的部下一路怨声载道,离心离德。他在押送队伍中没有威信,不注意协调自己与老都管、虞候的关系,不懂得笼络人心。事前他没有把道理讲明白,不把纪律规定好,当然无法使大家齐起心来,战胜困难。单靠打骂,最后黔驴技穷,指挥陷于僵局,行到黄泥冈时,杨志已彻底陷入孤立。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总之,杨志的性格特点是精明、谨慎、能干、但蛮横、刚愎自用;杨志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
说说晁盖、吴用等人性格特点。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
合作探究
这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有什么特点?
课文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七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色,这与重视心理描写的现代小说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视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是这方面的代表。《水浒》里,每一个英雄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有生动曲折的
合作探究
故事,而这情节又恰恰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情节安排又与不同的性格刻画相适应。“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所以一抓到机会就想拼命表现,于是就有点急功近利,再加上暴躁的性格,终于导致自己与众军士矛盾的激化,饶是精明能干,却也不由自己,最终不免失败。而集中笔墨描写杨志的精明,不仅增加了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同时也反衬了吴用等人的智慧。
合作探究
写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刻画了杨志粗暴急躁,小心谨慎的性格,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聪明才智,初步揭示了梁山好汉反贪官的斗争形式。
合作探究
主 旨
杨志一行所喝的酒是下了蒙汗药的,但作者在这儿却只字不提,让读者蒙在鼓里。有人认为,在这段中可点明酒已被下药这层意思。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
这样不点明,文章会更吸引人,如点明后就没有了悬念,故事会显得平淡无奇。
合作探究
本文是如何写“天热”的?对天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写“天热”有二十余处,有的通过作者介绍直接写,有的通过人物语言、动作间接写。
写天气酷热,推动情节发展,一方面为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和军士买酒解渴埋下伏笔,另一方面用天热来表现杨志和众军士之间的矛盾——杨志催促快走,而众军士不愿急行,表现杨志的机警,烘托人物性格并暗示人物命运。
合作探究
卖酒汉的出场和离场都是唱着山歌,这两次唱山歌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唱的山歌,内容表现了天气的炎热,暗点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目的是为了引起杨志等人的注意。
离开时唱着山歌,表现出计谋实施成功后内心的喜悦之情。
合作探究
本文题为“智取生辰纲”,理应着重写晁盖、吴用他们如何“智取”,可文章的前半部分只写了杨志一行的行动,这是否离题?为什么?
没有离题。
文章前半部分交代杨志行踪,着重描写他事事留意,处处小心,精明过人。可即便如此,仍是被劫,更衬托出吴用等好汉的机智与算计。为后文的“智取”埋下伏笔。
合作探究
请找出本文中的两处伏笔,思考伏笔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一处是文中的天气描写。强调“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为下文众军士在黄泥冈乘凉休息埋下伏笔。
一处是杨志和众军士的关系的描写。通过他们之间紧张关系的表现,为下文众军士为了买酒消暑与杨志发生争执、杨志不得不让步埋下伏笔。
合作探究
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合作探究
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收获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押送生辰纲的明线与智取生辰纲的暗线并行,在黄泥冈会合,构成了中心事件。直到生辰纲被劫,读者还一头雾水,到文末揭开谜底,才恍然大悟。这种双线结构的运用设置了悬念,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艺术魅力。
合作探究
文中多次提到“椰瓢”,这本是喝酒的用具,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椰瓢”多次出现,它不仅仅是喝酒用的用具,也是智取生辰纲的重要道具,因为“椰瓢舀酒”,众客人吃酒,而蒙住了多疑的杨志,最终使得吴用计谋得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合作探究
1、精巧的双线结构。
本文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明线是杨志一行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明线、暗线的交织点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林。这样安排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
写作特点
2、精彩的人物刻画。
作者先写杨志与押送队伍的矛盾冲突,再由此矛盾引出杨志和吴用等人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此外,作者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将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写作特点
你如何看待“智取生辰纲”的性质?????????????
拓展延伸
时代变了,法制社会要讲法律,用法律去惩罚不法分子。不能以恶制恶,知法犯法。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像《水浒》这样很优秀的文学遗产,但我们要批判地接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才是我们对待经典的正确态度。
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的哪几计?试试给下列的计策和情节连线:
瞒天过海 吴用下药
暗度陈仓 偷酒
以逸待劳 林中休息
声东击西 不肯卖酒
混水摸鱼 伪装商客
欲擒故纵 走小路
课堂检测
阅读聂夷中的《伤田家》并简要赏析。
伤田家
(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拓展延伸
这是一首著名的揭露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诗篇。诗人以质朴明快的语言、沉痛激切的感情,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对农民因遭受剥削而生活困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结尾的祈求皇帝恩赐,则表现出其阶级局限性。
林冲和武松同是《水浒》浓墨重彩刻画之人,也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绰号薄 :__的林冲曾是教头, 一直薄:_ _,后来被薄:_ _设计误入薄:_ _,刺配沧州,最后火烧薄 :,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薄 。是被迫造反的典型。而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他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因此,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杀薄 :__,醉打薄:_ _,大闹薄: __,血溅薄 :__,除恶薄 :__,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豹子头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高俅
白虎节堂
草料场
梁山
西门庆
蒋门神
飞云浦
鸳鸯楼
蜈蚣岭
拓展延伸
名著知识
《水浒传》是我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无论是刻画人物性格、描述各种场景,还是讲述故事,都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它以其丰富的艺术营养滋养了后代文学。同时,它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小说中的英雄气质才是吸引我们的东西,他们或勇武过人,或智谋超群,或身具异能,而胸襟豁达、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正气冲天,豪气凌云,读之使人振奋。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智用人和
智用计谋
众人巧
演双簧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消)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消尽)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放倒)
1、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责任)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自我夸耀)
C.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再作计较)
D.既是有贼,我们去休。(走吧)
课堂检测
B
2、对文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表达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山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还暗示了来者不善,使读者更关心情节的发展。
B.山歌是白胜为消除走路寂寞、恐惧而唱给自己听的。
C.山歌在结构上巧妙地联系了上下文,成为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白胜。
D.山歌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是农民反抗的心声。
课堂检测
B
3、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课堂检测
杨志对军健那么凶,是因为他久在江湖,知道运送押解的凶险,同时自己身受重任,又是提辖,全权负责,认为干活的军健没有什么头脑,故凡事都要亲自指导,但不讲究方式方法,还要在他们面前摆架子,以为这样才能服人。这表现了他刚愎自用、自视甚高且粗暴蛮横的性格特点。
4、杨志和虞候、都管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课堂检测
虞候对他进谗言,都管对他则是处处掣肘,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杨志在梁中书处受到赏识,而这两个人却是梁中书的老相识,所以对他这个新人必然不可能给予完全配合,也不可能心服口服。
5、这挑酒的汉子为什么让他们七个人吃了一桶酒?
这是为了向杨志一方说明他的酒没问题,从而诱使杨志一群人也来喝他的酒。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