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null
施耐庵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智取生辰纲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生死之交一碗酒,水里火里不回头,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一曲好汉歌,一宗英雄谱。唱不尽的侠肝义胆,写不完的疾恶刚肠:在民间是英雄,上梁山是好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杨志,走近吴用,看一看他们为“生辰纲”在黄泥岗上是如何斗智斗勇的。
新课引入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即运用两条线索巧妙地组织故事,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4、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以及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目标
施耐庵,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都有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
作者简介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要倾向是“官逼民反”,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水浒传》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作品简介
白话小说,发源于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白话小说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在古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小说经历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话本阶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来了真正的繁荣,成为与抒情文学分庭抗礼的一大文学体系。
作品简介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即杨家将后人,在集市上杀死牛二,投案自首,被发配大名府充军。这也是杨志“失意”之时。杨志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与周谨、索超比武获胜,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八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背景链接
(1)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3)人物塑造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4)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文体知识
虞候(yú) 嗔怪(chēn) 尴尬(gān gà)
厮(sī) 朴刀(pō) 恁地(nèn)
怨怅(chàng) 省得(xǐng) 着意(zhuó)
兀的(wù) 喏喏连声(nuò) 草芥(jiè)
剜口割舌(wān) 忒认真(tuī) 舀酒(yǎo)
啰唣(luó zào) 面面厮觑(qù) 聒噪(guō)
晁盖(cháo) 三阮(ruǎn) 庵(ān)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1)吹嘘:嘴里嘘气。
(2)省得:知道,懂得。
(3)数内:其中。
(4)逞辩:卖弄口舌。
(5)尴尬去处:容易出麻烦的地方。
(6)看他不得:看不惯他那样子。
(7)无千无万:成千成万,不知多少。
(8)陪个小心:说句客气话。
(9)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
(10)喏喏连声:恭敬地连连答应。
(11)好不君子相:好不规矩。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标题有什么作用?
题 解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题中的“生辰纲”是什么东西?“智取”的人是谁?为何称作是“智取”?
生辰纲是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智取的人是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
因取生辰纲的过程中巧用计谋,故称智取。
整体把握
你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人物信息,使课文题目内容更加完整吗?
“杨志押运生辰纲,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整体把握
根据补充的标题,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
第1-7段写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8-14段写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4段是补叙。
整体把握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整体把握
合作探究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智用天时——酷热的天气
(2)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3)智用矛盾——杨志的内部矛盾
(4)智用计谋:
乔装打扮——消除杨志的戒心
酒为诱饵——难以抗拒的诱惑
巧妙卖酒——天衣无缝的计策
[卖而不卖——喝酒买酒——饶酒夺酒——巧下蒙汗药(欲擒故纵)]
杨志为了押运成功,也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他的智谋?
①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智藏行踪”。
②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起歇”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智变行辰”。
③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说明他“智选路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
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的,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煞费苦心的。
合作探究
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合作探究
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杨志这一人物,结合杨志的言行,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1)对路途的凶险有着清醒的认识,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冈的松林里休息。为防止遭劫,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充分体现了杨志的精明、小心谨慎的性格特征。
合作探究
(2)杨志对待下属,“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这又体现了杨志粗暴蛮横、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
合作探究
杨志性格中的哪一面是其失败的内在因素?
杨志性格中粗暴、蛮横、刚愎自用的一面,激化了内部矛盾。他虐待军汉,无视虞候和老都管,一意孤行,彻底被团队孤立,是其失败的内因。
合作探究
杨志性格中的哪一面衬托了吴用等人“智取”的高明?
杨志精明能干,他伪装成客商,在酷热天气下赶路时一反常态,热行凉歇,以预防强人埋伏打劫。黄泥冈上,遇到树林,就担心其中埋伏着强人,看到众军汉要买酒喝,马上想到蒙汗药的危险,就连最后自己喝酒也是经过了一番慎重考虑的。杨志如此小心谨慎,最后却还是中了计,丢了生辰纲,衬托了吴用等人的智谋高他一筹。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是生辰纲被劫的另外一个原因。
合作探究
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哪些方法?
本文塑造杨志的形象,从描写的角度看,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时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
间接描写,一方面借助侧面衬托,即通过对吴用等人的描写进行衬托;一方面借助反面衬托,即通过对老都管、军健等人的描写来衬托。
合作探究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至课文第13自然段已经结束,作者为什么还要再写一段文字?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补充交代八位好汉的姓名及用计过程,突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点明了题目。
合作探究
小说通过对杨志与晁盖一行人斗智斗勇的描写,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蛮横急躁、见识过人的性格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晁盖、吴用等人的智慧、胆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生动地塑造了英雄好汉的形象,也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复杂的阶级矛盾。
合作探究
主 旨
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合作探究
为什么本文会同时拥有两条线索?请说说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及如此安排的理由。
文本所采用的是最常见的“包容式”双线结构。故事的发展以一条线索为明线,另一条包容在其中的为暗线。杨志押运生辰纲的全过程便是本文的明线,明线中特别突出了杨志的小心谨慎,杨志与军汉的矛盾,以及失纲的全过程,明线构成文章的整体脉络。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则采取暗线写法,让读者猜不透,造成悬念,直到最后由暗线转到明线,读者才恍然大悟。这就使故事更加曲折,更能引人入胜,从而增强艺术效果。
合作探究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是怎样的?
从杨志一伙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写法也多变:有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的。
合作探究
自然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天气酷热,因此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为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埋下伏笔;黄泥岗上松树林内,是交代劫生辰纲的地方。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
合作探究
你能找到文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并体会其作用吗?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老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比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合作探究
从情节上看,小说构思巧妙。思考:本文构思巧妙体现在哪些方面?
(1)妙用伏笔
杨志痛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
如:杨志极知天下不太平,不肯去,又不得不去,去而却又为一都管,两虞候掣肘。晃盖,吴用等人团结一心,胸有成竹,而杨志率众却矛盾激化,众叛亲离……
合作探究
(2)妙用环境烘托
善于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对天气炎热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推动了情节发展。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从另一方面看,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为“智取”服务。
合作探究
(3)妙用叙事角度
课文标题是“智取生辰纲”,文章却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样就造成发一种“明防”而“暗夺”的效果,使故事叙述更加曲折,甚至令读者如堕云里雾里,直至结尾补叙其中缘由,这才豁然开朗,令人叫绝。
合作探究
句中对杨志“跳”“喝”“拿了藤条”等动作描写以及对军汉们喝骂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性格。
语言品析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句中对杨志“跳”“喝”“拿了藤条”等动作描写以及对军汉们喝骂的语言描写有何作用??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 句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有何作用??
体现了杨志精明强干、处事谨慎的性格特点。
语言品析
“抢”“夺”“倾”“盖”“丢”这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动作和毫不留情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白胜的表演技能。他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杨志也因此放松了警惕。?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过,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句中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有何作用??
语言品析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课堂小结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杨志之“智” 吴用之智
智藏行踪——精明 智用天时
智变行辰——谨慎 智用地利
智选路径——多智 智用人和
板书设计
从吴用等人的角度改写一段文字进行比较阅读。
“这时,白胜挑着一担酒,唱着山歌向这边走来。吴用等人见众军士要买酒止渴而杨志不准,心想,这家伙够狡猾的,便掏出五贯钱,买了一桶,顷刻喝光,做给杨志他们看。这时刘唐假要白胜给他再多添一瓢酒,白胜假装不干,刘唐便从另一桶中强舀一瓢。白胜假意抢夺,追入松林。吴用趁机去松林里取药抖在瓢中,也去桶中舀酒,却被回头的白胜劈手夺过,倒在桶里,蒙汗药便和在酒中了。杨志却没发现,他只见剩下一桶酒已被喝过,心想酒可能没问题,便同意众军士买酒;自己也喝了半瓢。”
用这段正面描写吴用等人的文字与课文原文比较一下,体会一下效果的不同。
拓展延伸
课文的描写更富有悬念,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不但瞒过了杨志的眼睛,也瞒过了读者的眼睛。”确实,这样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性,趣味性。可见我们在写作中不要平铺直叙,如果能够学会设置悬念,我们的作文将会更出彩。
拓展延伸
(1)鲁智深绰号 。他在渭州三拳打死 ,在相国寺倒拔_______,大闹野猪林,救下 。
(2)《水浒》中吴用绰号 ,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冈智取了 。
(3)梁山泊中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分别是:
①名字: 绰号: 。
②名字: 绰号: 。
③名字: 绰号: 。
花和尚
镇关西(郑屠)
垂杨柳
林冲
智多星
生辰纲
顾大嫂
一丈青
母大虫
孙二娘
扈三娘
母夜叉
名著知识
拓展延伸
1、《智取生辰纲》在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对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采用补叙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公开谜底,揭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杂,纵横捭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C.采用补叙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D.补叙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课堂检测
D
2、第1自然段乃至全文中反复写天气的炎热,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表现天气炎热,展现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结构上:为下文众人口渴买酒做铺垫。
课堂检测
3、“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写出了杨志不注意与两个虞候搞好关系,导致他与两个虞候间的矛盾慢慢加剧,为后文护送生辰纲失败做铺垫。
课堂检测
4、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赤日炎炎”的绝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表现天气炎热,展现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结构上:为下文众人口渴买酒做铺垫。
课堂检测
欲擒故纵,故意卖关子,这就彻底让杨志放松了警惕心理,致使他最终上当受骗。
5、第12自然段中卖酒汉子所说的“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这句话有何作用呢?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