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
《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 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 开得许多香。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希望》胡适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1891年-1962)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概况和主要内容;明确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学习当时人们爱国进步,追求民主科学的高尚品质。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一、新世困局
新文化运动背景
结合材料,思考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材料一从1912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投资总额。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孙中山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 材料二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材料四“三民主义”宣传册民主自由平等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915年)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 列强侵华加剧,袁世凯复辟帝制思想:民主自由平等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二、青年觉醒
新文化运动概况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5
民主
科学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青年》北京大学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校长,广招人才,一时间,北大教师中不仅有旧式的学者:刘师培、辜鸿铭、黄侃等人;也有新思想的代表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兼容并包探究题:
北大校徽是鲁迅先生在1917年设计完成。谈谈你对该校徽所含寓意的理解?
三、思想闪耀:
新文化运动内容
20世纪初的流行语
德谟克拉西
赛恩斯
德先生、赛先生
(民主、科学)
1913年百姓门户前的对联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0世纪初期中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20世纪初期中国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鲁迅《药》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20世纪初期中国 一个14岁的望门寡妇,父亲劝女儿绝粒饿死。父亲循循善诱地说:“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
——鲁迅《狂人日记》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民主专制科学愚昧新道德旧道德新文学旧文学思想革命文学革命四、福泽后世
新文化运动评价【小组活动】要求:通过所给材料总结对新文化运动不同评价。
可以围绕运动性质、进步性和局限性三个角度进行讨论。关于新文化运动不同的声音
“这腐旧思想布满中国,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人说
在政治和思想上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有人说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有人说推动 文化平民化。有人说 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未广泛发动群众
有人说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
延续,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进步性(记关键词)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在政治和思想上打击了专制主义;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爆发。
推动了文化平民化发展
3、局限性:出现了对东西方文化全盘肯定或否定现象,
未广泛发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