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7 22: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五四运动
【授课课题】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二中八(4)班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PPT);小组合作法;问答法。
【课标要求】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归纳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影片《我的1919》巴黎和会
和顾维钧演说片段。
教师设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在发生在何时何地
的什么事情?影片中的主角发表演说的
目的何在?结果如何?
(二)讲授新课
一、弱国无外交——五四运动的背景
1.巴黎和会
教师讲述
刚才我们观看的视频片段,是发生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关于这场和会,首先老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一次帝国主义之间争夺势力范围和殖民地的战争。当时的中国为了夺回以前被德国帝国主义瓜分的殖民地,也加入了协约国一方。1918年,战争结束。协约国获胜,为了处理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获胜的协约国于1919年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的成员,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参加了此次会议。
巴黎和会介绍:
巴黎和会(英文:Paris Peace Conference,法文:Conférence de paix de Paris,德文:Pariser Friedenskonferenz)是指在1919年1月至4月,一战中胜利的协约国为缔结和约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会议。
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美国、英国、法国主导了和会的进行。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会议密谋遏制苏联,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筹组国际联盟来反对列宁的共产国际。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英、美、法却将山东转送给日本。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爆发了 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其实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其强权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从根本上协调好各国的争议,却埋下了二战的种子。
材料一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曾经开列过一张单子,包括以下七个问题:一、二十一条和山东问题;二、归还租借地;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四、归还在华各地租借地;五、撤走外国驻军;六、取消外国在华设立的邮电机构;七、恢复中国关税自主。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170~17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
教师设问:
从材料中看出中国代表是如何为巴黎和会做准备的?
(参考答案:中国代表准备充分,提出了争取中国合法权益的要求。)
教师讲述:
从顾维钓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代表团为在巴黎和会上争取中国的合法权益,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最终的结果如何呢?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讲述和会面临着众多问题,而其中有些问题又是如何难以找到解决办法,山东问题就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然后,他便讲述这一方案: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然后再由日本把租借地归还中国,但归还之后仍享有全部经济权利,包括胶济铁路在内。这就是最高会议所同意的方案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钓回忆录》(第1分册),196~19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
教师设问:
材料二反映出,中国的“山东梦”实现了吗?
(参考答案:没有。)
教师: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诉求最终落空了,不仅没有实现收回山东的梦想,和会反而将以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
2、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影响
教师设问:巴黎和会上的决定,中国代表团能接受吗?中国人能接受吗?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参考答案:不能接受,大家会向政府施加压力,拒绝接受不平等合约。)
教师讲述:是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迫于内外压力,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但外交失败的事实却早已在国内引发了一场爱国运动,这就是——五四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导入的视频,并通过顾维钩回亿录,了解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形,详细介绍山小问题,激起学生的不满心理,为五四运动爆发做铺垫。
二、青年有热血一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材料三 午饭后小睡二句钟,雇车至天安门。见北京大学、法政专门、中国大学及吾校学生均到,约三千人。……演说已完,各校学生人手一旗,将为游街之举;自度体力尚可步行十里,乃向尤君索一白布旗,上书“还我青岛”,同大队前进。
——陈其樵:《自强轩五四日记》,见陈占彪编:《五四事件回忆:稀见资料》,7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教师设问:从材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参考答案:北京各校学生上街游行)
教师讲述:这则日记的主人公陈其樵,当时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一年级的学生,他亲自参与了五四运动,我们可以从他的日记中了解到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我们再通过影片《建党大业》中的片段来感受一下当时的场面吧。
材料四 播放《建党伟业》视频片段
教师设问:观看完视频,
你有何感受?
(参考答案:激动人心、精神振奋、血脉憤张、豪情万丈等等。)
(过渡)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游行的学生举着旗子,高喊着口号,他们都喊了什么?
2.解读五四运动的口号,分析运动的性质(彻底的不妥协、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材料五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原载《晨报》1919年5月5日),见杨琥编:《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1919——1949)》,71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材料六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图片
教师设问:从《北京全体学界通告》以及材料六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什么性质?
(参考答案:外争国权,同帝国主义斗争,具有反帝性质;内除国贼,指曹汝霖、陆宗與、章宗祥三个,他们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具有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可以看出毫不妥协的精神。)
教师小结:
广大学生的爱国游行,让北洋政府深感恐惧,出动军警对学生进行驱赶和镇压,并逮捕了30多名学生代表。北洋政府的这一举动更加激怒了广大国民,这场发端于北京的学生爱国运动,很快得到了广大工人、市民的响应,并从北京开始逐步向全国蔓延,上海、天津等地纷纷掀起了工人、商人组织的爱国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当事人日记、影片、文字图史料,全方位还原五四运动的现场,营造历史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
(过渡)上海的学生也通过示威游行、罢课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这股如烈焰般铺天盖地的爱国热情浪潮很快点燃了广大工人阶级的爱国热情。
(三)国民有担当——五四运动的扩大
1、工人有力量: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材料七 本会(中华工业协会)主张救国,在提倡国货,不用日货,不作日人之工,系属文明之举,较之武力对付,更胜十倍。至若野蛮行为,非但不足以救国,而且妨碍公众进行,此为本会所极端反对者也。爱国诸君其鉴诸!
——《民国日报》1919年5月21日广告,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216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教师设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工人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爱国热情的?
(参考答案罢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教师讲述:是的,五四运动发展到后期,主要以上海的工人运动为主。前期的学生运动点燃了广大工人阶级的爱国热情,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成为这场爱国运动的中坚力量。
(过渡)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不仅催生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而且感染了广大的商人,上海商界也纷纷参与到这场爱国运动中来。
2.商人有气节:商人声援运动
教师讲述:
在学生、工人的带动下,上海商界也采取了抵制日货、罢市等方式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至此,这场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为主要形式的五四爱国运动进入了最高潮。
教师小结:
北洋政府在全国上下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不得不做出让步,释放了被捕的学生代表,罢免了曹、陆、章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从反帝的意义上来说,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设计意图)利用文字、图片史料相互印证的方法,了解五四运动扩大化的表现,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四)祖国有希望——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八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吾人非面谀商工界诸君也;彼欧美诸立宪国,其政治实权,无不操之商人工人之手,商工受损,政府不惜以兵力保护,其明证也。是故救国之业,学生可以鼓吹,而实行之责,实在我商工界同胞。
——《上海学联告工商界,务达惩办卖国贼的目的》(原载《民国日报》1919年6月13日),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抖》,449~450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教师设问:材料反映出学生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对于爱国,学生只能起鼓吹宣传的作用,真正能对政府施加压力,改变政府行为的是工商界。)
教师小结:是的,学生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不具备真正参政议政的资格和能力,在一个国家内真正能形成力量,并能对政府施加压力的,是广大的工人阶级。此次五四运动与以往爱国运动的不同,就在于广大的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这就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篇章,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仅如此,工人阶级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且不断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为以后即将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打下了坚实的阶级基础。这就是四运运动的价值或者说伟大意义。
材料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30日)
2.五四运动的精神(青年对国家的意义)
材料九 如若有人问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大概的答词必然是爱国救国。……五四运动特有的…这种精神就是(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的精神。直接行动就是人民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社会上对于五四运动,与以前的爱国运动的感想不同,也是因为有无牺牲的精神的缘故。……以上这两种精神园就是五四运动重要的精神。
——陈独秀:《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在中国公学第二次演讲会上的演词》(原载《实事新报》1920年4月22日),见杨琥编:《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1919一1949)》,88~89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材料十 五月四日这一天,是中国学生界的“”。因为在那一天。中国学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与劳动界的五月一日,有同一的意味,所以我要把他当做一个纪念日。
我盼望英国学生界,把这种精神光大起来。以人类自由的精神扑灭一切强权,使正义人道,一天比一天的昌明于全世界;不要把他看狭小了,把他仅仅看做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紀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
谨祝中国学生界的进步无量!
——李大钊:《中国学生界的“ May Day"》(原载《晨报》1921年5月4日),见杨琥编《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1919-1949)》,110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教师设问:
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参考答案:勇于辆性、行动自觉、敢于抗争的爱国精神)
教师小结:
是的,在这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广大青年学生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他们以青年人的热血和担当,书写了爱国的绚丽篇章,后来为了纪念这次活动,国家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的那样,广大学生,以人类自由的精神扑灭一切强权,使正义人道,一天比一天的昌明于全世界!中国学生界的进步无量。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史料,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30日)
【课堂小结】
教师讲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百年前的巴黎和会让我们明白,弱国无外交,但青年的热血,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爱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四运动如一盏不灭的明灯,让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光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了五四运动,希望在座的你们,广大的青年学生,能够充分领会五四精神,承担起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课后活动:
思考与交流: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言之有理即可)报效祖国。
【板书设计】
五四运动
一、弱国无外交——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二、青年有热血——五四运动的爆发
三、国民有担当——五四运动的扩展
四、祖国有希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