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学生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改变学习方式,寓教与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说教学设计说课流程图说 学 情说教材教法说 教 材预期效果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们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七大洲的面积、轮廓、洲界。本课时的内容是前一课时知识的深化,也是地理知识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学好其他世界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内容非常重要。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地理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充他们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动手的能力,读图、填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学生参与,体验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活动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七大州、四大洋的分布。
难点:七大州、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学生心智特点:
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对一切新事物充满好奇,但兴奋持续时间短。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欠缺。空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直观教具法、 创设情境激趣法、游戏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说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愿意去旅行吗?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加一次非同寻常的旅行。
(设计意图: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今社会,旅行已成为一种时尚,也是学生讨论的热点,以旅行为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旅行,我感悟——重走环球路思路:说方向,主要的地点,经历的主要事件,体现麦哲伦精神,学习海陆分布,将新知识融入一个轻松的话题中,变化了一种学习方式。
欧洲西班牙非洲大 西 洋南美洲太 平 洋太 平 洋马 来 群 岛大洋洲印 度 洋好望角直布罗陀海峡麦哲伦海峡设计意图:一方面体现认识海陆分布的实践意义,
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概念。步了解部分大洲、大洋的分布知识。读图,形象直观,图文结合,增强了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而旅行也是获取地理知识很好的途径。
虚拟旅行这种形式改变了单纯讲述或提问式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达成情感目标中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精神的培养,以及知识目标中关于大洲大洋的分布及概况的认识。)活动(1)现在每组出一名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说一下你的感想:
(2)考考你,能否完成下面的这道划线题
太平洋 呈S形的大洋
大西洋 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最深的大洋
海峡 两端连接海洋的狭长水道
直布罗陀海峡 位于欧非之间
印度洋 面积最小、最浅,被海冰所覆盖
北冰洋 世界第三大洋我学习 我创造我创环球路
要求:从西班牙出发,设计你的环球路。说 出方向,经过的主要地方,每小组设计一条航线。看哪一组设计的更巧妙、表述更准确。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开放性较强,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提高地图运用能力,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课堂引向了高潮,同时,使学生加深了对七大州、四大洋分布的认识。)学生活动我游戏 我快乐分六组,每组组内人员协商,分工合作,完成三种拼图——东西半球图、南北半球图、世界海陆分布图。
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由组长示意,教师检查效果。
拼图完成后,组内合作完成屏幕上的问题。
游戏部分,提出要求布置任务,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学生活动拼图游戏问题: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____,大洋——
赤道穿过的大陆___、______
北冰洋被——、——、——洲所包围。
太平洋周围的五个大洲——、——、——、——、——
亚 洲欧洲非
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南极洲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太 平 洋大 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总结评价教师评价: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兴趣、积极性给予肯定,指出需要注意的方面使学生活动、学习行为不断规范。
学生自我评价: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掌握了 , 我对 有疑惑;我有了 新想法。
我们的口号是:学会学习,勇于探索。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布置作业:完成课本P26的填图,试着自己绘制海陆分布略图。
拓展延伸(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究)
1、七大洲、四大洋从来就是这样分布的吗?(为学习海陆变迁埋下伏笔。)
2、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相当,形状相似,是巧合吗?
3、为什么大洲多呈倒三角形的形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预期效果本节课通过环环相扣、不断深化的环节,使学生在活动感悟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活动,师生共同生成课堂。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力提高,学会学习,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而形成人生志趣。
几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于视力原因,使多媒体的效果受影响:自设航线小组内产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拼图中出现部分学生轮廓误差大而影响效果的情况。要求教师在实际过程中注意观察、调控,妥善处理。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