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说课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0-30 22:38:00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一、教材分析
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既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又遭受着灾害性天气的侵扰。了解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一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内容。教材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具有前瞻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课程标准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通过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并培养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及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通过读天气预报图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四、教法与学法 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法、体验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想象、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 五、教学资源1、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2、课标、课本、地图册、教学参考书等相关资料;
3、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网站。 六、 施教流程 活动一:放飞梦想 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每组四位同学,每位同学都向组内其他同学说出自己最希望去的一个地方,并介绍那儿的气候特点,然后每组选一位代表,说出自己的希望。 活动二:拿起我的笔 1、连一连
昆明四季如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天气
明天大风降温 清明时节雨纷纷
气候
风和日丽 小楼一夜听春雨
保定四季分明 春风不度玉门关
2、填一填活动三:畅所欲言 ?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同学们尽情地表达吧! 活动四 慧眼识图活动五 过把瘾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 骑游宣传“无车日”大家齐动手搜集有关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资料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3、课堂总结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一、?????????????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二、?????????????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七、??预期效果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既增强了趣味性,又培养了学习方法,并且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活动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且带着问题入课堂,又带着问题出课堂,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学无止境。对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在我的教学反思环节中给以解决。
谢 谢 老 师 们《第三节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张静,来自徐水县南亭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变的天气》,这一节选自人教版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我将分三步来进行说课:说教材,谈教法、学法,阐述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多变的天气”是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今后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课内容较多,适宜安排两课时讲述。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图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这一节中我是这样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的:
知识与技能:会描述天气;掌握天气的特征;能说明天气和我们的关系;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加深对天气知识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二、谈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多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式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运用分析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诱导法、师生交谈法辅助讲述,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让学生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有关天气方面的资料或趣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课堂小组讨论法即课堂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三、阐述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的课堂活动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所以我把本课的导入部分设计成提问学习本课当天的天气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开篇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描述天气及天气的特点:
这是本课中的第一个教学重点。我从日常用生活入手,给学生展示了几组代表天气阴晴、风雨、冷暖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后总结出图片中所反映的天气状况,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之后引导学生回忆近期内的天气变化情况,结合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什么是“天气”及天气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回答讨论结果时,要及时指正错误并适时适当的进行总结。最后我利用天气“时间短,变化快”的特点过渡到“天气与我们的关系。”
4、天气与我们的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我又为学生又提供了几组图片,结合对图片的简单分析讲解,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同时分别总结出: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天气与军事的关系。总结完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又设计了两处知识拓展,分别请他们说说“你还知道天气和什么活动有关系?”“你知道哪些和天气有关的谚语?”同时充分利用板书,将学生所说结果书写在黑板上,并对不同层次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思维活跃,不断提高他们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能力。这时我以问题:“老师明天想去保定办事,想提前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我该怎么办?”过渡到对天气预报的讲述中。
以上各环节的设置以“老师提问周围生活——学生观察总结——学生小组讨论”为主线。
5、天气预报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我插播了中央电视台2008年10月29日天气预报的开篇视频部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然后给学生设置悬念:你知道天气预报中播报哪些内容吗?学生利用课下收集到的资料积极回答,教师适时总结,同时再次设计了一个知识拓展:“你知道在各类型的天气预报中还播报哪些内容吗?”并且再将学生所说结果书写在黑板上,再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卫星云图,了解卫星云图中绿色,蓝色和白色分别代表什么,再链接到本课的教学难点:风的表示方法。我先利用图片给学生讲述风的表示方法,再以“八面来风”这一小环节来介绍风向、风级,为了突破难点,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请出四位同学,他们分别家住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回答同样的问题:1、假如你早上来上学时路上逆(顺)风,请问是什么风向的风?2、假如你中午回家的路上逆(顺)风,请问是什么风向的风?寓教于乐,很轻松的的突破了难点。接下来,我将整理分类后的常用天气符号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着说出代表天气“晴、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阵雨、雨夹雪、小雪、中雪、大雪、雾、冰雹、霜冻、沙尘暴”的图片,教师结合适当的图象讲解,帮助学生记忆,再次轻松拿下本课另一重点。继续看完天气预报视频,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看,注意看卫星云图和常用天气符号,同时这也是对刚才教学过程的一个总结。接下来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我又设计了超级模仿秀这一环节,请学生模拟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天气,使学生表现欲得到满足,寓教于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我整理了一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简单了解即可,最后我以天气预报中的“污染指数”过渡到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6、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展示几张环境污染的图片,并提问“我们还能呼吸到新鲜干部净的空气吗?”引起学生的共鸣,再结合课本48页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在这里我设计了“你是环保小卫士”环节,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结合我们周围生活,你发现了哪些污染环境的现象?”和“再谈谈我们周围生活中有哪些环保的举措?”这时学生纷纷发言,激烈争论,使课堂进入高潮。这里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空气质量的高低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了解本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培养环保意识。
临近尾声,我再次设计了“我谈这节课的收获”小环节,对本节内容再次回顾,加深印象。并提供“中国气象在线”网址:www.nmc.gov.cn,要求学生课下了解更多的天气知识,并为今后学习气温、降水、气候打下基础。
这一节的内容就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中轻松的完成了,而且“学习对生活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贯穿始终。
徐水县南亭中学
张静
2008年11月
说 课 稿
——《多变的天气》

作者:张静
单位:徐水县南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