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课件(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8 12:5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帛书一、造纸术 在纸发明之前,人们是用什么材料书写?陶器这些材料都有些什么缺点?思考后来,人民发明了便捷的书写材料是什么?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 (?--121年)东汉人蔡伦作了哪些改进工作?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如何将这些原料变成纸?造纸工序①把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进行漂洗、浸泡②用草木灰除去原料中的油脂、色素③把原料捣碎、煮烂④把原料捣成细纤维,
并放入水池搅成纸浆⑥码放成纸。⑤用模具捞取纸浆,
并晒干使之成型(1)原料易找,造价低廉,容易推广普及。
(2)纸面平整光滑,便于书写成文,质量提高。
(3)纸质轻薄,便于装订、携带和保存,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纸的优点:蔡侯纸传播路线公元4世纪(朝鲜)公元7世纪(日本)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非洲)公元12世纪(欧洲)公元19世纪(大洋洲)公元16世纪(美洲)造纸术的发明和外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其它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
据考,《伤寒杂病论》成书大约在公元200年前后,因为历史久远,并因连年战乱,再加上《伤寒杂病论》初成书时受限于传播途径,此书流传并不广泛,以至如今所见《伤寒论》各版本均有缺失。 思考:你对华佗有哪些了解呢?他在医学方面有哪些贡献呢?华佗(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2、华佗病人失去知觉后,用刀剖开腹或背。如果是肿瘤,就割除掉;如果疾病发生在肠、胃,就把肠、胃切开,出去疾秽,洗涤干净,然后仔细缝合,然后载切口处敷上药膏。麻醉药剂“麻沸散”五禽戏:虎、鹿、熊、猿、鸟曹操亲自处理国事,得病沉重,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华佗说:“这病在短期之内很难治好,即便是长期治疗也只能延长寿命。”
华佗因为离开家太久想回去,于是说:”收到一封家书,暂时回去一趟。“到家之后,就说妻子病了,多次请求延长假期而不返。之后曹操三番五次写信让华佗回来,又下诏令郡县征发遣送,华佗自持有才能,厌恶为人役使以求食,仍然不上路。曹操很生气,便派人去查看,结果发现华佗撒谎,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监狱,经审讯验实,华佗供认服罪。最终华佗在狱中被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 三、《史记》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司马迁
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史官。司马迁受家庭影响,10岁开始学习经史,20岁外出游历,考察风俗,访问古迹,收集传说。后来,司马迁继承父业,做了史官,遍阅皇家藏书。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后来,他因触怒汉武帝,被处以酷刑,但他忍辱负重,以极大的毅力写成了《史记》一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张陵印度西汉
末年佛寺院转世投胎,
忍受苦难
虔诚信佛,
来世幸福中国东汉
时期神仙道观修身养性,
炼制丹药
长生不老,
得道成仙西汉东汉蔡伦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华佗《伤寒杂病论》“五禽戏”和“麻沸散”司马迁《史记》东汉西汉西汉末年:佛教东汉末年:道教【1】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者贡献大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B 课堂练习【2】《史记》记述的内容起止的时间是 ( )
A.从春秋到东汉
B.从战国到东汉
C.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D.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光武帝C 【3】一位学生要开刀了,他很怕。他的同学安慰他说:“我国在汉末就有外科手术了而且还用麻醉剂呢。是( )发明的,你放心好了。”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B 【4】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东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