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分数的意义 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分数的意义 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18 06:4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教师:智慧教室系统、学生平板、抢答器、ppt、视频以及flash课件。
学生: 初步了解平板的使用,翻页、涂色、推送等功能。
【教学过程】
(一)介绍分数的产生并复习
师: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提问:有没有想过人们为什么要创造分数?(自由谈)
这里有个视频,咱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
师:这下大家清楚了吧。
提问:来看
这种情况下,每人分多少?
说说这里的表示什么?
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什么?
(贴板贴 一个物体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平均分)
【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山东省颁布的《数学德育渗透敢要》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理性精神,指导知识的来龙去脉,这部分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对接下来分数意义的理解做了准备。
(二)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操作探究1:平均分4块糖
师:这里有4块糖,你能指出它的二分之一吗?(生指师涂色)
提问:这明明是2块糖,怎么能是二分之一呢?(说清楚是……的二分之一)
师:是把这里的4块糖看作一个整体(圈出来 分出来)
提问:能说说这里的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谁能像这样完整说说?(请多个同学来说,同位俩互相说)
操作探究2:学生创造分数
明确要求
师:如果给你更多物体,你能像这样平均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吗?
现在推送给你三个整体,听清要求向上翻页选择一个,表示你最喜欢的分数,然后推送给我。计时2分钟。
动手操作 (寻找是否有不平均分的,拍照)
反馈交流
抢权汇报 2个 说完整
提问:几个( )的几分之几是几?
把自己表示的分数像这样说给同位听。
4个(抢答一人一个 快速进行 最后两幅直接说分数)
(4)说整体
师:刚才把一些鱼、一些苹果、一些本子看作一个整体,想一想,一个整体还可以是什么?(全班学生、许多糖……)
像这样的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贴板贴并且圈圈)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部分让学生在动手分、涂中感受分数的含义,在交流以及识别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明确单位“1”
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个1和我们原来认识的1一样吗?( 一个也可以是很多)
我们通常记做单位“1”。
4.计量单位
(1)长度单位
师:看看古人遇到的这个问题,剩下不足一个长度单位这种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
请看:
这个男孩想知道走一步的长度,但是身边没有尺子,只有一根长1米的绳子,你能估计一下,男孩的一步长( )米吗?
提问:这里的三分之一表示什么?
师:看来单位也可以平均分。
(2)时间单位
师:我们都知道,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1小时,仔细看(拨半小时)。分针走过的时间可以记做几时?
师:这里的单位“1”是什么?
总结:刚才是把长度、时间这样的一个计量单位看作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于计量单位也可以看作单位“1”又是重中之重,由于计量单位过于抽象,需要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来进行理解,所以这里选取了学生身边的量一步的长度,利用flash课件直观演示将1小时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由点及面引导学生归纳像这样的计量单位也可以看作单位“1”就水到渠成了。
5.分数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表示了那么多分数,现在你能看着黑板说说到底什么是分数吗?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补充板书)
(三)认识分数单位
1.感受单位“1”的大小
师:咱班有多少学生?要把咱班同学看作单位“1”,你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师:可以说我占全班人数的42分之一。(教师记录分数)
师:你占这一行人数的几分之一?
(1)提问:谁能用不同的分数介绍自己。(生说师板书)
(2)老师也来介绍一下
我占全家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你知道了什么?
我占我们学校总人数的2000分之一,
我刚上公交车的时候占公交车总人数的20分之一,后来占全车总人数的40分之一,下车时我占二分之一。
提问:都是表示的一个人,为什么用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数?
总结:同样介绍一个人,由于单位1的大小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就不同。
2.认识分数单位
(指着学生交流中板书的分数)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数都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和我们学过的个十百千万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数数:把这两个小组看作单位“1”,每个同学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1个、2个……,7个是多少?( ),8个、……14个
师:14个是多少?( ),也就是单位“1”。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介绍自己,本身就是对分数意义的再理解,同时在对比、思考中感受单位“1”的大小。带领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将分数单位与之前的整数的计数单位架构起来,数的过程中自然练习了分数的组成,也更加深了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课堂练习
1.看图写分数

2.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图
师:现在单位“1”是什么?(12棵树),要表示这4棵树,你想到了哪些分数?
师:别着急,把你想到的分数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并在pad上分一分都表示出来。
师:这次单位“1”一样,同样表示4棵树,为什么表示的分数还不一样了?
反馈: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也不同。
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
提问:你觉得份数单位是由什么决定的?
总结:平均分成的分数决定了分数单位,分子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活中的分数
提问:这里的单位“1”是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结束语:像这样的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请大家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寻找吧,把你找到的分数和你的同学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在巩固分数意义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分数单位、分数所表示的大小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问题、信息的价值,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以及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