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诗情画意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诗情画意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1-18 07:3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为熟悉并喜欢的古诗或故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 2、运用已学过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绘画技巧表达古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诗配画的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提高绘画创作能 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并了解中国画的构图。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到三首喜欢的、能够背诵、理解的古诗及绘画工具。师收集了解一至五年级学生学过的古诗,并收集绘制相关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四张画家的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先读诗句再赏画) 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诗和画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个别回答。
2、师小结:诗人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画家则用绘画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准确表现了诗中内涵,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让我们从诗中从画中体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感受到了大师作品中的诗情画意,真是美在其中呀!(板书诗情画意)
二、传授新知,从意境到构图
1、诗情画意是我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有很多大画家都喜欢用画来表达诗的意境,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宋代的名画,你能联想到哪首古诗呢?(出示马远《寒江独钓图》) 师:南宋画家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在画面留出许多空白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这幅画在平静的江面上孤舟、老翁在独钓,由于钓者坐船的一端故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在船边勾出几条淡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联想起江的空旷,意境深远。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画配诗的游戏) 师:我这有两幅画,你能学学诗人给他配上一句诗吗?(课件出示两幅画) A、学生思考,个别回答。课件打出诗句。 B、师提问:你为什么选这句?你是根据什么? C、学生个别回答,师小结分析。
3、是根据画的内容配上诗句,这就是古诗配画带给我们的内容美。(板书内容美)
4、同一首诗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受,欣赏课本19页学生作品,比较同一首诗不同的画面在表现诗意上的侧重点。 师:如果你来画这首诗,还有哪些独特的创意? 让同学们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5、同学们一定也很想试一试,先请大家在脑海中选一选:你比较喜欢哪首诗?你的脑海里会有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生讨论交流)
6、(1)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范画:先根据诗意确定画面主体并将之画大画详细以突出主体(师板书:主体 大 详细); (2)通过师示范杨万里《小 池》,使学生明白,先确定近景具体刻画,再添加相关背景使画面完整,但远景等相关背景可画小些、简单些并思考画面题诗的位置(师板书:背景 小 简单)。
7、师出示内容相同但色调不同的两幅《悯农》,比较色彩在烘托诗意中的作用。(师板书:色彩)
三、学以致用,表现创作 师:学会了古诗配画的方法,该是小朋友们一显身手的时候了你准备给那一首诗配画(或画一幅什么样的画,配上哪句诗),选哪一句,画什么,用什么色彩? 一个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教师进行部分示范,讲解表现方法,出示作业提示,学生作画,师巡回指导,适时讲评。
四、展示评价:
1、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生互评,你认为哪张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师点评,从画面构图、色彩、是否符合诗意并有自己独到的创意这几方面展开评价。
总结拓展: 师: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画交融更能产生一种新的意境,这节课我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为古诗配画,中国画和古诗都是我们的国粹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六、教学反思:
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本节课,我引导学生事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上课时让他们互相自由交流,他们发现了古诗不同的分类:写人、状物、写景,同时学生还发现有些古诗每句都表现不同的内容或场景,我国古代诗词作品是语言凝炼的精华,用字不多,却寓意深远,采用让学生议一仪的方法,让全班同学都能去深入地思考和表现本课内容——诗情画意。体现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美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