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学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第(20)节
课 题
乘火车
主备教师
刘红
使用教师
教
学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动态修改
情景导入
国庆节期间,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小明家乘火车去北京了,乘火车也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乘火车的数学问题好吗?
探究感悟
1、 出示“乘火车”挂图。让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③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
(2)选择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全班交流。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
①70×5=350
2×5=10
350+10=360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
(3)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复习题(出示28×3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积累创新
1、完成课后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时注意连续进位不要忘掉。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及时纠正。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看哪组先摘完所有的香蕉。
完成练一练第4题
先仔细观察错误的地方改正,再说一说如何避免这种错误。
完成练一练第5题
先从图中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课后延伸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能运用今天学的知识,帮助家人解决买车票,买物品等实际问题,然后把快乐带到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乘火车
72×5=360(人) 118X7=826(人)
72 118
× 5 × 7
------ ------
360 826
答:5节卧铺车厢可乘360人.答:7节车厢可 乘826人.
教学反思: